2020河北唐山教师招聘之古诗词的思想感情分类(一)
在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的考试中,诗歌鉴赏几乎是必考的一个知识点。这一知识点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考查呢?主要是外在和内在这两个方面。外在方面包含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内在方面指的就是思想感情或观点态度。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由此可见,一首诗的情感是多么重要。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如若出现这一类的题目,提问形式大致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可是,部分考生面对一首陌生诗歌时,往往无法准确捕捉到作者的情感,这类题目就无从答起。为了帮助考生更快更准地理解诗歌背后的思想情感,华图教师特对古诗词中的思想情感进行分类,并对每一类进行简要分析。
古诗词大致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物言志诗、怀古咏史诗、羁旅思乡诗、赠友送别诗。
1、山水田园诗
(1)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如,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2)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3)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
如张舜民《村居》: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这首诗写的是农村秋日黄昏的小景,前两句是具体描写村居,后两句是从村居以外来描写村居,意象非常丰富。一、二两句写了水田环绕的人家,篱笆外种满了竹子,院落里的榆树钱已经落尽,槿花也都稀疏了,这晚秋季节的景色,充满了和平静穆的气氛。三、四两句只捕捉住回村的老牛这一中心写,说牛背上没有牧童,牛儿在夕阳中不慌不忙地自己沿着归路,往村里走来;在牛背上,双双乌鸦伫立着,悠闲自在,仿佛是老牛正把它们带回村庄。牛背寒鸦,不但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平,而且从“寒鸦”中表现出了淡淡的闲愁,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情,这就体现了作者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如王维的《过香枳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山中古寺之幽深静寂。此诗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
2、边塞军旅诗
(1)建功立业和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保卫边陲的奉献精神。
如,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戍边将士乡思和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4)描摹塞上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反映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表达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
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这两句诗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
(6)对不义战争的控诉,控诉战争的灾难。
如,李颀的《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这首诗着意选择了历史与现实中的典型事件,抒发了士兵们在征战中的艰辛和痛苦,通过对汉武帝穷兵黩武的抨击,以讽刺唐玄宗的长年开边用兵。
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边警;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交河指边疆上的河流)。三、四句的“刁斗”,是古代军中铜制炊具,容量一斗。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是指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是哀怨之调。一、二句写“白日”、“黄昏”的情况,那么夜晚又如何呢?三、四句接着描绘: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景象是多么肃穆而凄凉!
接着,诗人又着意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无城郭可依,“万里”极言其辽阔;雨雪纷纷,以至与大漠相连,其凄冷酷寒的情状亦可想见。以上六句,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接下来,诗人写出了“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两句。胡雁胡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尚且哀啼落泪,更不必说远戍到此的“行人”了。两个“胡”字,有意重复,“夜夜”、“双双”又有意用叠字,有着烘云托月的艺术力量。
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没有人不想班师复员。可是办不到。“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笔一折,似当头一棒,打断了“行人”思归之念。这里暗刺当朝皇帝一意孤行,穷兵黩武。随后,诗人又压一句,罢兵不能,“应将性命逐轻车”,只有跟着本部的将领“轻车将军”去与敌军拼命,这一句其份量压倒了上面八句。下面一句,再接再厉。拼命死战的结果无外乎“战骨埋荒外”。诗人用“年年”两字,指出了这种情况的经常性。全诗一步紧一步,由军中平时生活,到战时紧急情况,最后说到死,为的是什么?这十一句的压力,逼出了最后一句的答案:“空见蒲桃入汉家。”
(7)展现矛盾心情,如慷慨从戎与久戍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 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如,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