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河北唐山军队文职:中国古代教育著作整理(教育学)
《论语》:二十篇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也记载着一部分孔子门徒的言行,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
《诗》:即《诗经》,孔子编纂,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书》:即《尚书》,孔子编纂,中国最早的一部史料总集。
《礼》:又称《士礼》,孔子编纂,传于后世称为《仪礼》。孔丘认为,礼是立国的根本,在社会生活中有重大的作用。
《易》:即《周易》,孔子编纂,是一部占卜之书。
《乐》:孔子编纂,“乐”是各种美育教育形式的总称,内涵广泛,与诗歌舞曲密切结合在一起。在社会生活中,乐与礼经常配合发挥作用而为政治服务,所以礼乐常常并提。
《春秋》:孔子编纂,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弟子职》:稷下学宫制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
《孟子》:孟子著,名轲,战国中期鲁国人(今山东邹县),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徒,子思孟子之学后世称思孟学派,被认为是孔子思想的嫡传,封建统治者尊他为“亚圣”。
《荀子》:荀子著,为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结合当时形势,对孔子六经进行了继承与改造,完成了孔子以后孟子所不及的传经事业,是孔子以后的传经大师。
《道德经》:老子著。道家认为人的理想状态既非有知识,也非有道德,而是如同婴儿般无知无欲、无争无斗的质朴状态。社会文明的发展使人异化。
《学记》:(收入《礼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年,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据郭沫若考证,《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大学》:《礼记》中的一部,所以亦称《大学》为《礼部大学》。《大学》主要内容和思想:讲修身、养性、齐家、治 国、平天下的理论。“大学”即大人之学,亦为未来之君主、栋梁领导天下的必修之学。南宋朱熹把《礼记》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其中心思想是提出了大学教育的“三纲领”“八条目”。
《急就篇》:汉元帝时门令史游所编,流传至今的有214个单字(据考订,其中218字为东汉人所加)主要进行识字教育,也传授一些常识。
《对贤良策》:董仲舒著,为适应汉武帝的政治需要,在贤良策中提出三大文教政策,想以政治手段,借国家力量,推行其教育主张。第一,兴设学校“养士”,改革选士制度。第二,兴教化,正万民。第三,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统治思想。
《论衡》:王充的代表作。
《傅子》:傅玄著,傅玄论教育的文字很多,多集中在太始初年的上疏中和《傅子》一书中。他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在中国教育思想史理应占有重要的位置。
《颜氏家训》:颜之推著,他从世族地主的立场出发,为保持自己家族的传统与地位,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用以训诫其子孙。《颜氏家训》是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
《五经正义》:唐太宗时颁行,目的是为了统一经学。
《师说》:韩愈著,提倡尊师重道。《师说》是我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强调教师任务在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蒙学通用的识字系列教材。
《三经新义》:为了统一思想,宋神宗下诏设置经义局,训释儒家三部经书:《诗经》、《尚书》和《周礼》,命王安石主持,吕惠卿和王安石儿子王雾同修撰。
《白鹿洞书院揭示》《四书章句集注》《童蒙须知》:朱熹著。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刊印后很快便风行天下,元朝规定科举考试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成为科举出题和答题的重要依据,成为各级学校必读的教科书,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教育长达数百年之久。
《传习录》《大学问》:王阳明著。我国明代中叶一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号阳明。后世称为阳明先生。集成和发扬了陆九渊的学说,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命题,创立与程朱理学大相径庭的“阳明学派”。
《明夷待访录》:黄宗羲著。17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史学家。他的名著《明夷待访录》中专门列出《学校》一章。他认为学校中也要析讲时事时政,要明是非之理,也要对政府行为有所监督。认为学校的领导(“学官”)需要有较大的权力。学校也应广开言路,成为舆论场所。(公其非是于学校)这种学校议政,参与是非判断,言论倡民主的观点在当时非常新颖。
《船山先生文集》:王夫之著。王夫之(1619-1692年),我国古典唯物主义代表人物。号“船山先生”。
各位备考文职的小伙伴,你都记住了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