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政策法规

首页 > 河北公选遴选考试 > 政策法规

人民要论: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

未知 | 2020-02-19 16:14

收藏

文章页

  人民要论: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会对经济活动造成负面影响,但终究是一次性冲击现象,对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都不会产生长期影响,甚至不会造成对全年的影响,更不会削弱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能力。疫情在需求方面造成的损失,也能较快得到恢复。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可能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来判断,疫情造成的暂时性干扰虽然会小幅降低增长速度和其他发展指标,但总体上不会延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2 月 3 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要求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

  规划收官之年。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是一种难以预测的不可抗拒性干扰,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实现构成不确定性影响。基于此,在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和近年来发展实绩的基础上,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指标,需要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作出比常规更大的努力。这要求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针对疫情带来的挑战精准施策,尽可能减少损失;紧紧兜住民生底线,以坚定的信心、有效的治理、科学的方法和加倍的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准确分析和把握疫情带来的冲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增长动能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发生非典型肺炎重大疫情的 2003 年相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约 20 个百分点,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显著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外出农民工总规模增加了五成;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 35.4%提高到 57.8%,资本形成的贡献率从 70%下降到 31.2%;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代化经济体系

  正在加快形成。这些变化为防控疫情带来新优势。同时也要看到,此次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挑战。

  一是对居民消费的冲击。2003 年非典疫情高峰时对当年第二季度的消费产生了抑制作用,但由于居民在下半年乃至第二年的补偿性消费,很大一部分需求损失得到弥补。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一部分消费项目具有易受冲击又难以形成补偿性增长的特点。例如,我国居民在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方面的支出已经占到全部消费支出的1/4,其他类别消费有较大部分是在外出活动中发生的。一些受到冲击的消费需求如住宿、餐饮、旅游、娱乐、

  客运等,疫情过后可以迅速恢复,但已经损失的部分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挽回。为了尽量减少对居民消费的冲击,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坚决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着力稳定居民消费,发展网络消费,扩大健康类消费。

  二是对就业的冲击。从近年的常态来看,每年第一季度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占全年总量的比例在24%左右。由于疫情造成农民工延期返城、企业开工不足以及新成长经营主体减少,新增就业数量会减少,在短期内会加剧摩擦性失业现象,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缓解疫情防控与劳动力到岗的矛盾,非疫情严重地区可以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以科学方式有序安排农民工返城和企业复工复产。

  三是对中小微企业的冲击。中小微企业用工中农民工所占比例较大,农民工返城延期和职工到岗率低造成不能开工或开工不足的现象更为普遍;订单形式相对不规范,虽然疫情是不可抗力因素,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难度更大;在开

  工不足情况下,面临的厂房租金、设备闲置成本和原材料占用等困难更大,支付未到岗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缴费也面临较大压力。针对中小微企业承受疫情能力偏低的特点,一些地区迅速推出针对性较强的帮扶政策措施,表现出较高经济管理水平。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分别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一些国家颁布限制旅行的规定,有的国家甚至反应过度,采取禁止中国公民入境等措施。人员的国际交流大幅减少,会影响服务贸易、货物进出口和跨境投资等。此外,疫情发展还会影响市场信心,造成金融市场波动。我

  们要准确分析和把握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化解。

  用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虽然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也不会因突发事件的冲击而改变。这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并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更加巩固。虽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行,但与潜在增长能力是相符的,仍处于合理区间。同时,我国就业比较充分,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双双稳定在较低水平。我们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设立和扩大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这些举措推动我国营商环境在世界的排名大幅提升,创新创业日益活跃,新兴行业和新型业态迅猛发展,大量新成长市场主体不断涌现,整个经济保持强劲的就业吸纳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虽然会对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但终究是一次性冲击现象,对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都不会产生长期影响,甚至不会造成对全年的影响,更不会削弱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能力。同时,疫情在需求方面造成的损失也能较快得到恢复。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可能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来判断,疫情造成的暂时性干扰虽然会小幅降低增长速度和其他发展指标,但总体上不会延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定量要求来看,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

  从实现两个“翻一番”目标来看,党的十八大确立了 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的目标。2010 年我国 GDP 总量为 41.21 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 2019 年 GDP 总量约为 78.04 万亿元。2020 年只要达到 5.7%左右的增长率,便可实现统计意义上的准确达标。至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实现的把握更大。201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520元,按不变价计算,2019 年已经提高到 24582 元,2020 年只要达到 1.9%的增长速度即可实现目标。

  从决战脱贫攻坚来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把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要坚决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迄今已经取得具有历史意义的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 9348 万人,也就是说在 2012—

  2019 年期间,平均每年脱贫人数都超过 1000 万。2020 年的任务是实现余下的 551 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结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成果,这个目标是能够达到的。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着力点

  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努力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是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关键。当前,应保持科学稳健的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同时更充分、灵活、适时地运用宏观政策工具箱中的政策手段,相机抉择,采取一定的非常规政策手段,把解决紧迫问题的举措与完成长期任务的政策工具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非疫情严重地区可以在坚决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有效促进职工到岗,特别是帮助农民工安全返城就业,努力保持全年就业比较充分。生产要素流动是经济活动的核心。破解当前疫情防控与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流动之间的矛盾需要将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创造性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坚持积极就业政策,把劳动力市场指标作为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力度的依据;另一方面,用足用好失业保险金援企稳岗政策,提供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的公共就业服务,有效衔接劳动力供求双方,提高就业的匹配度,缩短摩擦性失业周期。

  二是以帮助中小微企业恢复生产、渡过难关为重点,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措施,增强经济的活力、韧性和自我恢复能力。货币政策适度强化逆周期调节力度,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精准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在加大为中小微企业减负政策力度的同时,财政可以考虑推出特殊的纾困安排。扩大并加快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投资,在坚持补短板和优化结构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促进中小微企业恢复活力,增强就业扩大效应。

  三是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消费市场优势。以促进第三产业尽快恢复发展为抓手,扶持发展新型业态和新消费模式;以稳定居民收入和保障民生为中心,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在疫情高峰期受到抑制的消费需求,有些具有可补偿的特点,疫情过后很大一部分可以得到弥补;另有一些需求具有可替代的特点,在消费被抑制的情况下,会转向替代产品或服务;还有一些需求具有可引导的特点,如与公共健康相关的消费,可以实现超常规增长。通过为第三产业创造良好的创业营商环境、推动消费市场细分、按照产品和服务特点因应施策,进一步增强消费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

  四是找准并抓住疫情防控工作同既定发展任务的结合点,着力补上社会发展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的短板。疫情发生后,相关领域的短板集中暴露出

  来。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突破口,在软件和硬件方面同时补短板,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

遴选安心学
 

 

 

文章页
备考资料0元领

公遴选笔试资料包

立即领取先到先得

时政专项资料包

时政手册+时政模拟题

公遴选备考资料0元领

议论文写作方法+公文写作常识

备考图书
推荐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魔考致胜37天套题班 ✔ 含:基础知识串讲
✔ 含:21套套题刷题
✔ 含:7天考前冲刺
立即购买 点击咨询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