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河北唐山路南教师招聘笔试备考:教综每日一练(二十)
1.教育实践中“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
A.顺序性规律 B.互补性规律
C.不均衡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
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是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顺序而发展的。这一规律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3.对童年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过程,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
A.稳定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4.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这表明其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答案解析:
1.【解析】A。必须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逐渐地前进,不能陵节而施,体现的是顺序性规律。
2.【解析】A。题干描述的是顺序性的特点,具体到抽象的一个顺序。
3.【解析】B。不同时期的孩子,教育过程需要注意的方法不同,体现的是阶段性特征。
4.【解析】B。发展速度的不均衡,说的是不均衡性。
5.【解析】D。互补性指的是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