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及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数量等数学科目的解题方法不同,言语科目没有捷径可走。但是有些题型的选项还是有技巧可循的。
在言语理解与表达科目中,语句排序题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之一。题目由六个乱序的句子排列而成。如果直接看句子,不容易找出正确选项,六个句子的排列组合方式也有很多。所以建议大家从选项入手,从已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入手去判断哪一个为最优选项是解题的最佳方式。四个选项的首句通常是不一样的。主要有四种情况。第一大类则是“优势明显型”。即四个选项中有一个句子被排在首位的有三个或者两个。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首句出现3:1的情况,答案通常在多数句子作首句的选项出,就可以优先看这几个句子之后的句子衔接是否连贯。在2:1:1的情况中,就要比对这三个句子哪一个更合适作首句。
另外一个大类别就是“势均力敌型”的。也就是四个句子出现了2:2或者1:1:1:1的情况。2:2的情况就相对清晰一些,只需比对两个句子哪一个更适宜作首句就可以了。1:1:1:1的这种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四个句子都要看到。一共文段只有六个句子,四句话看完也就基本上看完整个文段了。可是在这四个句子中,有时看完前两个首句就能够知道这两句哪一个句子在前,可能能够排除掉一到两个选项。所以从选项入手还是能够节省做题时间的。
适合作首句的有哪些情况呢?分别有:设问、背景铺垫、援引观点、定义概念。如果在根据选项情况进行比对,选择哪一个更适合作首句进行进一步验证的时候。如果出现了这几种情况,就优先尽心验证之后句子的逻辑关系就可以了。在验证逻辑关系的时候如果出现明显的错误,也还是要重新验证其它选项的。并不是说适合的就一定是,还是要在比对中优选。
从前有些解言语题的技巧,比如“三短一长选一长”。现在已经不适合再作为答题的技巧来运用了。随着考试题目的越来越复杂,已经没有什么能够通过选项字数多少去确定哪一个是正确选项的方法了。无论是逻辑填空还是阅读理解部分,都不能够仅凭直觉去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