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国品牌
1.要担得起责任,打造品牌“金字招牌”
进入新时代,品牌建设没有止境,责任担当正当其时。企业要将社会责任融入品牌核心价值,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战略规划,进一步涵养负责任的品行、尽责任的品质、守责任的品位,把责任担当、公利大义融入高质量发展中。要不断倡导品牌责任、努力打造责任品牌,让品牌的责任发声、让责任的品牌生长。
2.要抓得住创新,凝聚品牌核心竞争力
创新力是企业和品牌发展的内核驱动力量。无论是新企业,还是百年老字号,唯有持续创新,才能为品牌不断注入活力,才能做强企业、做优产品、做大规模。企业要不断推动自身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理念创新,不断激发自身的创新创造活力。政府、市场、消费者也需要多方合作,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3.要稳得住质量,铸就品牌持久生命力
产品质量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和品牌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命运。特别是受疫情的影响,世界经济处于低迷期,产品质量更是争夺市场最关键的因素。要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全社会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引导企业弘扬专业精神、工匠精神,打造更多名优品牌。
4.要讲得好故事,焕发品牌传播力
得人心者得天下,一个拥有强大品牌传播力的企业如同夜行的车灯,既能吸引关注,还能照亮前行。数字化技术带来了众多精准化营销和多元融合的传播手段,企业要利用好数字技术,洞察与满足消费者需求, 帮助消费者实现自我价值。要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方式来传播企业的品牌和文化,提高品牌在国内外的熟知度;及时通过数字化手段及时发布企业以及产品的相关信息,直接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参考文章
中国品牌,贵在“中国匠心”
品牌,是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共同追求。从物质贫乏岁月走来的中国人,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最大的迫切不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人们对品牌的追求是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生产者以品牌立身,消费者以品牌提质,无论对生产还是生活,品牌就在人们身边,更要成为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的一面旗帜。
从产品到品牌,总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以前,中国制造往往被贴上“低廉”的标签,靠数量赚的不过只是“血汗钱”;中国消费者为了好产品,不惜从海外淘来诸如“马桶盖”这样的商品;中国出口的商品有不少属于代工或贴牌,自主品牌的出口比重较低……从生产端到消费端,从需求端到供给端,产品种类不可谓不多,但质量缺乏“底气”。丰富的产品没有带来丰裕的生活,品牌短板极为明显,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也处于劣势。做好中国产品、做大中国品牌,于国内外消费市场都大有裨益。
变制造为创造、变贴牌为创牌、变生产为智造,中国品牌建设才能打开新局面。创新是关键中的关键。对品牌而言,质量是本,诚信是根,创新为魂。这离不开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在内的各个方面。近些年来,一些中国品牌之所以在经济大潮中屹立不倒,且用户黏性越来越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坚持自主创新。如果说,“Made in China”为中国赢下了一个过去;那么说,“Created in China”才能为中国赢得一个未来,这需要各市场主体“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创新引领道路上久久为功、行稳致远。
中国品牌,贵在“中国匠心”。没有一分潜力,就很难产生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我第一次得到一把瑞士军刀时,我就很佩服人们能赋予它那么多功能”。显然,瑞士军刀在一定程度上是工匠精神的产物,这也是品牌建设的要旨所在。因此,发展品牌经济,不是速度问题,而是需要一份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断进取的工作态度,更要在踏实、坚定、传承与创新过程中,让匠心成为引领品牌建设的“新时尚”。
其实,今天我们探讨中国品牌及品牌建设,不只是简单地谈质量、讲精神。重要的是,面对日益开放的世界市场、密切的国际贸易、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品牌若想在世界范围内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把品牌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让中国品牌真正能代表中国形象、彰显中国竞争力。惟其如此,品牌作为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不仅是企业创造财富的“倍增器”,而且是消费者实现幸福生活的“加速器”,更是国家塑造形象、提升软实力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