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概况
今年“端午”假期,疫情尚未结束,为了避免人群聚集,各地采取许多新的管理措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节前就联合发布相关通知,要求景区建立完善预约制度,合理控制流量,确保安全有序运行。
为此,各地景区每日公布预约数额,如故宫每天限额5000人、九寨沟每天限额1万人、黄山每天限额1.5万人……通过预约可以有效控制游客流量,引导游客错峰旅游,避免游客扎堆、聚集现象,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旅游体验。诚如在北京一些热门景区,游客忍不住点赞景区“预约制”的实效——“山和花海代替了人山人海”“童年记忆中的北海公园回来了”。
主流观点
@《新京报》:要真正使得预约出游成为旅游的“新常态”,恐怕还得从根本上提升旅游经营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动力。即强化旅游经营者提供信息指引、品质保证的义务,出游预约服务成为旅游消费的契约选项,引导旅游经营者走出低维度对“人海”逐利的依赖,转向差别化、精细化的运营,把更多的功夫下在平时,细水长流、提质增效。
@《21世纪经济报道》:预约制的流行,也使得今年端午成为有史以来最“智慧化”的小长假。全国各个景区纷纷开启智慧建设步伐,并与携程等在线旅游平台合作提出智慧景区服务标准。游客通过携程等平台,即可享受实名认证、无接触服务、秒入园、无忧退、语音导览等服务。
深度分析
(一)关注点一:“不预约不出游”的背景
1.“端午”假期疫情尚未结束,需要避免人群聚集。
2.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节前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要求景区建立完善预约制度,合理控制流量,确保安全有序运行。
3.《关于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在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按照分区分级原则,严格落实《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做到限量开放、有序开放,严防无序开放。疫情防控期间,旅游景区只开放室外区域,室内场所暂不开放,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收费景区在实施临时性优惠政策前要做好评估,防止客流量超限。
(二)关注点二:“不预约不出游” 的好处
1.有效控制游客流量,引导游客错峰旅游,避免游客扎堆、聚集现象,有效防控疫情
2.由人山人海重新回到青山与花海,提升了旅游体验。
(三)关注点三:“不预约不出游” 的未来
1.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2.需要景区开启智慧建设步伐,能够与在线旅游平台合作,提出智慧景区服务。
3.旅游经营者需要走出低维度对“人海”逐利的依赖,转向差别化、精细化的运营,把更多的功夫下在平时,实现细水长流、提质增效。
面试模拟
不同于以往“说走就走的旅行”,“无预约,不出游”成为今年“端午”旅游的新亮点。很多游客表示,“预约制”提升了旅游体验。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近些年,为了景区可持续发展,敦煌莫高窟、黄果树瀑布……等一系列景区陆续推出预约制。而新冠疫情的出现,让“预约制”迅速普及。今年“端午”,“无预约,不出游”更是成为景点标配和旅游新亮点。
“端午”小长假到来,但是疫情风险还在。如何在人们出游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文旅部、卫健委等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各景区建立完善预约制度,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这让“无预约,不出游”成为必然。
通过出游“预约制”,让景区可以有效控制游客流量,引导游客错峰旅游,成功避免了游客扎堆、聚集的现象,对于疫情防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游客来讲,“预约制”显著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感。过去这些年,旅游看人头成为大家吐槽点,人山人海往往成为长假期间旅游景点必然出现的场景。一场说起来潇洒的“说走就走的旅行”,最终经常败给了景区路上摩肩接踵、无处落脚的人流。而“无预约、不出游”的“预约制”让人山人海重新回到了青山花海,沉浸美景之中重新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端午”小长假的“无预约,不出游”虽然是疫情之下的产物,却同时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未来。
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丰富,游客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预约制”恰好可以解决旅游扎堆体验感差的痛点。经过疫情之下的小长假实验,可以让人们熟悉并习惯出游预约的模式,从而顺理成章地改变人们的出游习惯。
当然,“预约制”的进一步普及,也对我们的景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就要求我们的各个景区能够加快智慧建设的步伐。比如和携程等在线旅游平台合作,提出智慧景区服务标准,规范智慧景区服务流程。另一方面,这也要求景区经营者走出过去的对“人海”逐利的依赖,能够进一步完善、优化景区管理、服务、线路等。通过差别化、精细化运营,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打出景区特色。只有做精品、有特色,才能最终形成产品竞争力。
疫情之下,有危也有机。抓住时机,各大景区才可能将“歇业期”变为磨练内功的“黄金期”,期待疫情之后的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