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气”是生活中我们口头上常说的一个词,本意上指基本的信心和力量,但不完全等同于“信心”。于国家民族来说,可以是经济实力、文化力量,还可以是民族精神。于普通个人来说,可以是学识、专项技能,还可以是内在品质。于党员干部来说,可以是党性、原则等正气所凝聚的力量。“底气”、“底气”有底才能产生气,底气浑厚方可干事创业,造福群众。这一点对于广大基层干部来说尤为重要,做有底气的基层干部是时代的命题!
底气之于基层干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底气才能有担当。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是焦裕禄的责任和担当;“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是谷文昌的责任和担当;“只要是为了发展、为了群众就大胆去干,有责任我来担”是廖俊波的责任和担当。而这担当源于“我是人民的公仆”的底气。我们有时遇到这样的干部:面对歪风邪气不能坚决抵制,面对发展难题无所作为,面对突发事件手足无措。凡此种种,损害了形象,降低了公信,更容易使工作陷入被动局面,给事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究其根本就是“底气”不足。底气让基层干部“乱云飞渡”之时保持平和心态,“乱花渐欲迷人眼”之际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成就有担当的人生。底气是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如何做有底气的干部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基层干部的底气需要坚定信仰导航。而基层干部的信仰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有对党的忠诚。邓小平同志年轻时钻研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志“更坚决的把我的身子交给我们的党”;在退休之际仍深情地说:“我的生命是属于党、属于国家的。退下来以后,我将继续忠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有了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大千世界、滚滚红尘面前,做到“底气”十足、两袖清风。面对诱惑,少数领导干部“识得破”却“抵不过”,突破了思想防线、越陷越深,最终锒铛入狱、悔之晚矣;很多领导干部却能够洁身自好,清白做事,干净做人,原因何在?关键在精神信仰,节高则气壮,节破则气消。
基层干部的底气还需干字当头。“初心为始,正觉为终”。为人民服务不是拿来说的是需要实实在在做事情的。面对深化改革的“中梗阻”、精准扶贫的“硬骨头”,一些党员干部创新思路、大刀阔斧,在穷尽处找“金点子”,于困难处“辟新径”。对比之下,少部分党员干部跟不上形势要求,拿到任务“心中无数”,遇到难题“手中无策”,在开展工作中,或是凭借老经验“依葫芦画瓢”,或是闭门造车随意应付了事,工作打了折扣,“实干”成了空谈,基层干部的形象一落千丈,底气也会荡然无存。
干部干事的劲头有多足,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就有多高。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基层干部只有恪守为民情怀、躬身为民服务、坚持为民实干,才能在前进路上获得最广泛的民心支持,推动中国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