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北公务员考试热点积累:大数据与信息保护
【背景链接】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美好生活创造了巨大空间。然而,AI换脸风波、人脸数据公开售卖、大数据公司滥用用户隐私等个人信息保护难题,也成为互联网时代民事权利保护的一大痛点。与姓名、职业、通讯记录、家庭住址等传统信息相较,如今,个人上网痕迹、位置轨迹等数据日益重要,人脸、指纹、虹膜、声纹、基因、步态、笔迹等生物特征信息应用日益广泛,相关信息保护工作难度加大。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既获得技术进步的红利,但同时,个人信息的内涵与范围均在不断延伸,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公考角度解读[提出观点]
技术创新和法律供给对于个人信息保护而言,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当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问题就可解决;另一种观点认为产生上述问题是因为法律没有跟进,只要加快法律供给的步伐,难题就可破解。事实上,不管是法律还是技术,如果只有单方面发力,即使能取得一定效果,也难以起到根本作用。
[正确认识数字化与信息保护]
未来,当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应用不断涌现,一切皆可能被数字化。应当说,个人信息既关乎个人的隐私和尊严,又天然具有社会公共属性,“数字化生存”需要个人让渡部分个人信息。人们的担忧,主要在于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过程中的不透明与不确定性。
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交通数据、通信数据、电商消费数据等不同维度数据,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宝贵参考,助力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另一方面,在公民个人信息的采集、汇总、共享、披露等多个环节,还存在数据泄露、丢失、滥用等情形,不仅损伤了有关部门的公信力,更让疫情防控工作的效果打了折扣。
文章素材[精彩标题]
1.守好数据管理的“安全阀”
2.多方发力共铸网络安全之“盾”
3.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须用法律“利剑”
4.织好“法网” 为个人信息保护助力
[精彩开头]
示例一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网络社会带给人们更多方便与快捷,但如果这个社会缺失信息安全,人们怎敢放心在电子银行存转财富?何以放心在网购时写下实名地址?安全感少一分,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可能就会少十分。一个国家的网络安全掌控能力,既体现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护航上,也同样反映在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