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7月7日17时左右,深圳市上演感人一幕。当时,一位深圳市民在东莞发病被送往深圳救治。当急救车行驶至特别拥堵的南海大道玉泉路至深南立交附近路段时,上千辆车在听到警笛后主动避让,为急救车让出一条“生命通道”,急救车仅3分钟就穿过20分钟最堵路段,顺利就医。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新京报发表观点:当生命的警笛拉响,那些憋屈在路面上急得火烧火燎的车辆,仿佛商量好一样,次第避让,“给救护车让道”,任何一个对生命有着基本尊重的人,相信都会为之动容。深圳众多司机在这一刻的集体选择,让人欣慰,也呈现出一种向好的文明走势。然而,现实生活中,欣慰的事情之外,仍有让人遗憾的事情。比如,今年2月,山东济南一辆救护车被挡道导致车上一患者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的事件,曾引发舆论强烈关注。机动车不按规定让行救护车,有一定的现实原因。比如,交通法中,只规定“应当让行”,却没有规定“如何让行”,在一些国家,“左车向左,右车向右”是比较常见的具体让行方法。另外,交通法没有明确免责条款,避让如果违章,申诉起来很麻烦,只能依靠交警认可才会撤销处罚,这在客观上无疑也会阻碍车主让行。而平时生活中,一些救护车被滥用,假公济私滥用特权,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形成让行习惯。文明行车不能完全依赖驾驶人的道德自律,更应该依靠规则的细化和完善,以及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小蒋随想:为什么有时候救护车能获得其他社会车辆的让行,有时候却不行?这里面还有客观因素与主观缘由。客观因素是,堵车最严重的时候,甚至从几个路口之前的红绿灯就开始堵,不仅形成车流的首尾相接,而且各条车道都变为“停车场”,根本没有可供让道的空间。即便有交警在现场指挥,疏堵也需要时间,还须对交叉方向的车流进行控制。如果救护车遇上这种程度的拥堵,其实是交通管理之殃。主观因素是,人都有从众心理,在可以让路的情况下,一旦后方车辆让行救护车,前方车辆从后视镜中看到后面的让行,往往也会作出相同的选择。反之,一旦救护车在后排遇上冷漠的社会车辆驾驶员,没有后方让车的开始,不会有前方车辆的跟进。这时候,人的文明意识、同理心、有没有人“管闲事”迫使“不自觉”的车辆让行,就显得尤为重要。让生命的救治畅行无阻,首先考验着城市治理拥堵的能力与手段,“让无可让”的道路是交通管理之耻。此外,人皆逃脱不了生老病死,今天为他人的安危让行,明天受益的就可能是自己,文明从自身做起,别光盯着旁人,才是明智的做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