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公务员行测试题

首页 > 试题汇总 > 公务员行测试题

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

未知 | 2021-06-21 11:25

收藏

  (单选题)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明代王夫之的“知行相资以为用”,从哲学的角度,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物质与意识

  B.认识与实践

  C.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D.静止与运动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常识。

  第二步,荀子的话描述的是只听、只见、只知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行动,要实践,而且通过实践获取的知识并需要最终用于指导实践,这体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比如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C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D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比如: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考点

  常识判断

  政治

  哲学

  
来源

  2019年1207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卷)第114题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