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国内生产总值】
一、GDP的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一)是“市场价值”,取决于物价水平的高低。
(二)是最终产品的价值。最终产品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使用的产品。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许多产品既可作为最终产品又可作为中间产品,关键在于是否进入新的生产流程。
(三)是本期内生产的,不是销售的。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只计算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能计算过去生产的在这一时期内销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四)是流量,不是存量。
(五)包括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劳务。经济生活中,很多部门出售的都是劳务,比如教育、卫生、旅游、家政服务等部门。
(六)只有进入市场流通活动的产品与劳务才能计入。非市场的生产活动理论上虽然也创造了价值或增加了福利,(比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但实际上没有也不可能计入GDP。
(七)是地域概念。
二、与GDP相关的概念
(一)国民生产总值(GNP)
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GDP+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
(二)国内生产净值(NDP)
NDP=GDP-折旧
(三)GDP平减指数
GDP衡量经济中所有市场上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如果从某一年到下一年总支出增加,可能是因为生产了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也可能是因为物品劳务价格上涨,也可能是两者同时发生。为了区分这两种变化,提出名义GDP和实际GDP。
1.名义GDP是指用当年价格(现期价格)计算出的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名义GDP核算中未剔除价格变动即通货膨胀的影响。
2.实际GDP是用以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不变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衡量不受价格变化影响的物品劳务总量,即衡量是否生产了更多的物品劳务,因而实际GDP更有价值。
3.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GDP平减指数可以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