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甲窃取了乙价值5000元的金项链一条,后受良心谴责,在乙发觉前将金项链放回原处。甲的行为是: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犯罪知识。
第二步,犯罪既遂是犯罪的一种基本形态,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以对财物的实际控制是否取得成立既遂。本案中,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了乙价值5000元的金项链一条的行为甲表明甲已经实际占有项链,符合《刑法》中规定的盗窃罪的构成要件,甲则盗窃罪既遂成立,属于犯罪既遂。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本案中甲窃取了乙价值5000元的金项链一条,表明盗窃行为已完成,而不是在犯罪过程中。A项错误。
C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本案中甲窃取了乙价值5000元的金项链一条,表明盗窃行为已完成,犯罪目的已经达到,属于犯罪既遂而非犯罪未遂。C项错误。
D项: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本案中甲已经窃取了乙价值5000元的金项链,整个盗窃犯罪行为已完成,并不是预备阶段。D项错误。
考点
法律
刑法
犯罪概述
来源
2018.8.25贵州省松桃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第11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