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是犯罪构成中的:
A.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C.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客观方面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知识。
第二步,任何一种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体是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而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客体是集合名词,是广义性的,表现为法益,通常是XX权,如偷手机的行为中犯罪客体是财产权,拘禁行为中犯罪客体是自由权。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单位。根据《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A项错误。
C项:犯罪主观方面,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指犯罪主体在实施行为过程中的心理态度,有故意和过失之分。C项错误。
D项: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侵犯某种客体的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的诸客观事实特征。具体包括:①危害行为(作为和不作为);②危害结果:是危害行为给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具体侵害事实,一般作为定性、量刑的标准;③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结果与行为有必然的客观的法律联系;④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D项错误。
考点
法律
刑法
犯罪概述
来源
2018.6.30湖南省郴州市直事业单位考试真题第25题、2019 年9月8日天津市公安局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公安基础知识与法律知识《公安基础知识与法律知识》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