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判断模块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也是最能考察一个考生知识积累的科目之一,想要利用常识拉开与竞争对手的比分差距,那么就要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多多积累各类常识知识,比如热点时事、人文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等等。但是考生在备考时最苦恼的就是复习范围,这也是常识模块复习起来最大的难点,因为没有具体范围。建议广大考生不用看专门的某一领域的知识点书籍,重在平日的积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就是关于地理的相关常识。
一、我国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第二阶梯以东,海平面以上的陆面为第三季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衮衮东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二、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2条:贺兰山;横断山。西北-东南走向的2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其特点是高俊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黄土高原海拔为1000米-2000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阔、最深厚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大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的北部,是中国第二大的内陆盆地,在天山、阿尔泰山及西部的一些山脉之间。盆地呈不规则三角形,地势东高西低,中部为草原和沙漠,边缘则是山麓和绿洲。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着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四、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区
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区:
1. 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2. 华北太行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3.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4. 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