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还尚未发布,据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发布日期推算,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计发布时间10月份左右。具体发布日期以官方发布为准。一键预约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发布公告后第一时间短信通知,预约成功后即可领取国考白皮书,帮您抢先获取国考情报及备考计划。河北华图为考生整理了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相关内容,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时间|笔试内容】
1.笔试内容。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满分均为100分,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公共科目笔试对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分别命制试题。所有报考者均需参加公共科目笔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外语水平测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外交部网站查询。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将参加专业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公安部网站分别查询。
2.笔试时间地点。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2020年11月29日。具体安排为:
11月29日上午 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11月29日下午 14:00—17:00申论
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时间为:
2020年11月28日下午 14:00—16:00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0年11月28日下午 14:00—16:00
本次考试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个别较大城市设置考点。报考者应当按照准考证上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同时携带准考证和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与报名时一致)参加考试。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考点选择为北京。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考点选择为直辖市、省会城市或者自治区首府。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 |||||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职位表 | 报名时间 | 笔试时间 | 公告详情 |
---|---|---|---|---|---|
2021 | 2020年10月14日 | 2021国家公务员职位表 | 10月15日-24日 | 11月29日 | 查看2021国考公告 |
2020 | 2019年10月14日 | 2020国家公务员职位表 | 10月15日-24日 | 11月24日 | 查看2020国考公告 |
2019 | 2018年10月21日 | 2019国家公务员职位表 | 10月22日-31日 | 12月2日 | 查看2019国考公告 |
2018 | 2017年10月28日 | 2018国家公务员职位表 | 10月30日-11月8日 | 12月10日 | 查看2018国考公告 |
2017 | 2016年10月13日 | 2017国家公务员职位表 | 10月15日-24日 | 11月27日 | 查看2017国考公告 |
2016 | 2015年10月13日 | 2016国家公务员职位表 | 10月15日-24日 | 11月29日 | 查看2016国考公告 |
国考0元礼包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5G备考资料包
国考笔试课程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再战成“公”系列课程
国考备考图书2022国家公务员6本套+2021考前必做1000题6本 12本套
国考备考图书2022升级版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历年真题试卷)行测+申论
【国家公务员常见问题答疑】
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以何种身份报考?
答: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可按应届毕业生身份报考。如果符合职位规定的基层工作年限,也可以报考要求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职位。
在职公务员(含试用期)还能再报考国考吗?
答:近年来,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已经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畅通了基层公务员向上流动的渠道。为此,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决定,中央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不再面向在职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所以已经拥有公务员身份的考生将不能再参加国考,但是可以通过遴选向上流动。
2022国考行测备考:如何成为行走的汉语字典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填空一直是各位同学比较头痛的题型。每次看完选项,都会觉得选项比较接近,陷入纠结,之后开始二选一逢选必错。这恰恰反映我们的词汇量还不够充分。离考试还有很长时间,我们完全可以做好词汇的积累工作。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该如何积累呢?常见成语200条,还是直接背诵现代汉语词典?积累词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做题,只不过需要保证每一个选项都要理解到位。接下来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在积累词语的时候需要积累好哪些方面。
1、词义。
积累好词语,词义当然是基础,最基本的是理解选项中每一个词是什么含义。并且,各位同学需要注意,有些词本身具备多个含义,不要仅凭印象来理解。如: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现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2、色彩。
感情色彩是词语辨析中一个比较常见的差异角度,所以,积累词语时必须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常见的词语基本都是褒义词、贬义词或者中性词。需要提醒各位同学多关注成语的色彩,一些成语的色彩,我们容易凭感觉把它理解错误。比如,易错的词汇“按图索骥”,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一个贬义词。
3、用法。
每一个词语都有自己的固定用法,我们在使用词语的时候,不能和其固定用法相违背。而了解用法,最简单的方式是看例句。比如,“不约而同”和“不谋而合”,我们看例句时,“不约而同”通常后面会跟“地”,如“听了这个风趣的故事,我们不约而同地笑了”,也就是说,不约而同可以做状语,但是不谋而合做谓语。
4、同义词。
最终考试时,选项中势必会出现几个较为接近的词语,前三步只是打好一个基础,能够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最终还需要将多个词语放在一起进行成组记忆。当我们看到某一个词语时,在脑海中迅速想一下,这个词有没有近义词,它与近义词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比如,当我们看到“相提并论”时,立刻要想到“同日而语”,二者都在做比较,“相提并论”强调多个事物做比较,而“同日而语”强调同一事物不同时间段的比较。通过联想同义词,能够将积累的词语串在一起,也能更好地区分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