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公务员行测试题

首页 > 试题汇总 > 公务员行测试题

《民法通则》中,对公民民事行为能力进行分类的依据包括公民的:

未知 | 2021-08-16 16:35

收藏

  (多选题)《民法通则》中,对公民民事行为能力进行分类的依据包括公民的:

  A.年龄状况

  B.教育程度

  C.家庭状况

  D.精神状态

  正确答案:A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依据。

  第二步,《民法通则》按照公民的年龄和精神状况把自然人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三种。

  注:《民法总则》依旧是按照公民的年龄和精神状况把自然人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三种。

  因此,选择AD选项。

  拓展

  ①《民法总则》第17、18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②《民法总则》第19、22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③《民法总则》第20、21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或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注:《民法通则(1987)》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民法总则》2017年10月1日实施,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条件改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条件改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现在关于民事责任年龄划分标准以2017年10月1日实施的《民法总则》为准。

  考点

  常识判断

  法律

  民法

  来源

  2012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第34题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