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据报道,当下基层存在一批沉默干部,他们谨守“为官慎言”、信奉“沉默是金”,或被迫、或主动选择不说话、不说真话、不说有实质内容的话。这种干部“群体失语”现象正在基层抬头,损害干事创业氛围。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试题模拟】
据报道,基层干部存在“心里没啥数,沉默不会说”“算盘打得响,闭嘴装糊涂”“谁说谁干活,低头不揽事”“谁说谁犯错,慎言不惹祸”等情形,认为一些“沉默”干部不敢指出问题,不敢批评和监督他人,对此,你这怎么看?
【综合分析】
光明磊落讲真话,坦诚无私道实情,是党员干部立身处事的准则,也是坚持原则、勇于负责的体现。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基层干部为了明哲保身,把“沉默是金”奉为圭臬,不敢讲真话,不愿说真话。
大会不发言,小会不发言,背后乱发言。你以为基层“沉默干部”真是哑巴吗?当然不是。换个场合试试,比如在酒桌上,几杯小酒下肚,他们个个都是上晓天文、下通地理,舌灿莲花、口若悬河的段子手,能把在场的朋友逗得前仰后合。
喝完酒睡了一觉,第二天回到办公室,他们为何又再度开启“静音模式”,继续当他的“沉默干部”呢?归纳起来有“三不”: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不想说是意愿不足,不会说是能力不足,不能说是不让说。
人们常说,沉默是金,但是干部一味“沉默”可未必是“金”。基层干部距离群众最近,最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如果他们面对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隐患,习惯于采取沉默态度,不去问、不愿问、不敢问、不想问,极容易错过破解问题的良机。这样的“沉默干部”多了,我们的事业面临的风险就大了。
【参考对策】
“不会说”暴露出部分基层干部业务素养欠缺,职业水平与岗位要求差距明显。一方面需要开展知识、技能培训,提高这批干部业务能力,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手段,增强干部的敬业精神和学习意识。
一些沉默干部既不敢大胆指出问题,也不敢批评和监督他人,实质是丢了操守、误了事业。要严格执纪问责,领导尤其要负起责任,让“太平官”“老好人”难以为继,让“一团和气”没有市场。
不想揽事的沉默干部本质上是一种不作为。对此,政府管理中要探索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厘清职责边界,以制度倒逼干部积极主动作为,营造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一把手”权力边界规定不明晰时,就容易形成不良组织文化。要解决这种生态中干部的沉默问题,关键要完善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机制,明确权力范围、边界,确保领导干部做得公、行得正、严律己,普通干部才敢讲真话、才能不沉默。
“当面不说”只好“背后乱说”。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必须广开言路,让大家畅所欲言,尽早发现问题,才能尽快解决问题,避免更大不良后果。同时还要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让干部群众有说话的机会,让正直敢言的人受到保护。
干部若沉默,发展也会“沉没”。让干部把“沉默”在嘴里的“金”吐出来,变成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金玉良言,是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