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河南省考行测精炼500题
对于 1900—1911年的社会政治变动, 真正给我以深刻印象的, 并不是所读到的辛亥革命史著作, 而是鲁迅的小说。 从那里, 我才真正知道各色人等是如何经历一场变革, 他们不同的心态、 经历、 际遇、 浮沉。 在一个个非常生活化的、 普通的空间里, 被作家塑造和加工了的人物形象是栩栩如生的、 可信的, 他们再现了一个时代的情境。 这里, 辛亥革命不是一个被神圣化了的事件, 而是每一个经历者生活的一部分。而在我们的历史写作中, 重大事件往往是被高高地架起来的。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鲁迅小说对历史事件的描写真实生动
B历史写作往往不能给人以鲜活的印象
C小说的史实陈述比历史著作更真实
D撰写辛亥革命史应该借鉴文学的手法
点击购买>>备考用书
【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 分析文段, 寻找主旨句。 文段首先说真正给我深刻印象的不是辛亥革命史著作, 而是鲁迅的小说。 然后详细描述了鲁迅小说中的辛亥革命给我的印象。最后又提到历史写作中的重大事件是高高架起的。 文段属于 “ 分—总” 结构, 意在通
过对比鲁迅小说和历史著作对辛亥革命的描写, 说明历史写作给人的印象是高高在上的、 不鲜活的。
第二步, 辨析选项。 B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 符合文段意图。因此, 选择 B选项。
【拓展】 A项: “ 鲁迅小说” 话题错误。 C项: “ 更真实” 的比较属于无中生有。 D
项: “ 借鉴文学手法” 属于无中生有, 文段并没有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