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公务员行测试题

首页 > 试题汇总 > 公务员行测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公安县怀古①杜甫野旷吕蒙营,江深

河北华图教育 | 2022-05-13 15:33

收藏

  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公安县怀古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颈联“用典”,主要表现了刘备君臣和睦的关系以及吕蒙赫赫战功。

  E.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先叙述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最后抒发怀古的情思。

  【2】对照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两首诗均用了融情于景、借用典故、古今对比的手法。

  B.这两首诗都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流落西南之地时所作。

  C.《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仅仅表达了对王昭君凛然勇毅的家国大义的敬佩。

  D.诗人只在《公安县怀古》中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

  E.“长啸一含情”有“思古之幽情”,又有“讽今之隐情”。既有作者之羡,又有作者之恨。

  正确答案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五言古体诗”有误,应为“五言律诗”。B项,“用笔着力表现”的不应该是“山野”与“江水”,而应该是“营”与“城”。E项,“次写想象之景”有误,应为“眼前时景”。故选CD。

  【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照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诗人仅仅表达了对王昭君凛然勇毅的家国大义的敬佩”错误。《咏怀古迹》(其三)是诗人对王昭君的缅怀,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的怀才不遇。D项,“只在《公安县怀古》中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无奈伤悲”错误。本诗是作者对曾经在公安县建立功业的刘备、吕蒙等人的缅怀,表达对他们能建功立业的人生的羡慕和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的向往。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也感慨自身的怀才不遇。故选CD。

  解析

   解析同上

  强烈推荐华图在线题库

  拥有海量考试练习题

  免费刷题,记录错题

  随时随地练习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