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到来,我们在丰富多彩的节日内容里深情品味中华文化的醇香,( )。端午节与中秋节、春节一样,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它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心中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情怀;是苏东坡眼中“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的幸福观;是老人们手中的粽子叶,是小孩们项间悬挂的幸运石。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______,风土民情与传统民俗________。传统文化就这样丝丝缕缕漫入人们心田,融入民族性格。
中国文化向来讲究_______,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使其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
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从少儿捧读《离骚》《天问》,到荆楚碧水龙舟竞速,再到“端午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你会发现,时光流转, 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未变换。【1】下列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家国情怀思接千古,前行的力量在其中积蓄
B. 前行的力量也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
C. 也在积蓄前行的力量,从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之中
D. 也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积蓄前行的力量
【2】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水乳交融 相得益彰 包罗万象 物是人非
B. 水乳交融 交相辉映 兼容并蓄 物换星移
C. 浑然天成 相得益彰 包罗万象 物换星移
D. 浑然天成 交相辉映 兼容并蓄 物是人非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
B. 人们正是循着这些不断创新、植根传统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
C. 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使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
D. 人们正是循着这些植根传统、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得以绵远流传。
正确答案
【1】试题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根据前文可知,括号中的内容承接前文,讲人们在端午节的收获,即“品味中华文化的远香”“积蓄前行的力量”,据此可知,括号中的句子的主语应是“人们”,“人们”承前省略,据此排除A项、B项;对比C项、D项,D项的句式与前文保持一致,更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故选D。
【2】试题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水乳交融: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浑然天成:形容诗作、文章的结构严谨自然,或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也形容人的才能、品德完美自然。句中形容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应用“水乳交融”。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由上文“风土民情与传统民俗”可知,应用“交相辉映”。兼容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结合下文可知,用“兼容并蓄”更符合语境。物换星移: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指节令变化,时间推移。物是人非:景物依旧,而人的情况却完全不同了,多用来表示对故人的怀念或对世事变化的慨叹。句中形容时间推移,应用“物换星移”。故选B。
【3】试题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画线句中存在两处错误:“不断创新、植根传统”语序不当,可改为“植根传统、不断创新”;介词滥用造成主语残缺,应删除“使”。B项,第二处错误未修改;C项,第一处错误未修改;D项,中途易辙,应删除“人们”。故选A。
解析
解析同上
强烈推荐华图在线题库,
拥有海量考试练习题
免费刷题,记录错题
随时随地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