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土地资源与农业》是中图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本节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框题,分别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本节课要讲授的是前两个框题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我国的疆域、地形、气候等有关知识,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土地资源的学习也为今后经济文化、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教材结构中有承前启后、前后联系的作用。
二、说学情
【过渡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七年级的学生,他们能集中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显著提高,个性发展、好表达,自控能力不够强;对身边的林地、耕地等有直观感受,但缺乏总结归纳和理性认识,读图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需要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地理思维。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认识我国主要农业部门及其分布,初步认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
2.通过统计数据、图表等资料,学会分析归纳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提高读图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3.正确认识土地资源和人类的关系,形成合理开发,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难点】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五、说教法方法
【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地图法、小组合作法、谈话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