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社会工作者教师招聘试题

首页 > 试题汇总 > 教师招聘试题

教师招聘面试:《波莱罗舞曲》教学设计

华图教育 | 2023-08-09 15:08

收藏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乐曲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体会内心向上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聆听、模唱与分析作品,感受不同主题的情绪。

【知识与技能】

能够听辨乐曲中不同的乐器,了解作者拉威尔,并掌握乐曲中典型节奏以及哼唱作品主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波莱罗舞曲》,了解拉威尔生平并哼唱作品主旋律。

【难点】

听辨乐曲中不同乐器,掌握典型节奏并体会作品表达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鹅妈妈》音频,引导学生聆听。

教师提问:这是谁的作品?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拉威尔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最为广泛流传的这首《波莱罗舞曲》

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1.播放音频,学生聆听。

2.多媒体作者照片,介绍作者。

拉威尔是著名的法国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七岁开始学钢琴,十四岁入巴黎音乐学院。早期印象派音乐热衷于明暗对比、光明与阴影中神秘的游戏,而自我陶醉在冗长的印象中;而拉威尔作为印象派音乐家则大大发展了印象派音乐的表现力, 他喜爱喷射出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的人造烟火,喜爱富于诗意的洪亮的声响。

3.再次播放音频,引导学生聆听。

教师提问: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乐曲?给了你什么样感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波莱罗舞曲》,又译做《波露曲》《波丽露》,由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创作于1928年。是拉威尔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是他舞蹈音乐方面的一部最优秀的作品,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波莱罗舞曲》原是西班牙民间的一种三拍子的双人舞。作者在其《自传素描》中说明此曲1928年应舞蹈家伊达·鲁宾什坦之约而写的伴舞音乐。后来成为广受欢迎的音乐作品之一。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是这部作品的基础。这是一首慢速度舞曲,它的旋律、和声、节奏始终如一。

4.多媒体再次播放音频,学生闭目感受。

(三)深入学习

1.多媒体播放视频。

教师提问: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

教师总结:作品中运用了包含萨克斯、短笛、圆号、风琴、钢片琴、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等。

2.再次聆听,感受乐曲的特点。

学生相互交流,引导学生找出典型节奏。

 

 

教师总结:节奏自始至终完全相同,节拍速度不变;情绪逐步渐强。

教师提问:乐曲中有几个主题旋律?

学生回答:两个。

3.分别聆听两个主题,分析旋律特点。

(1)聆听主题一

提问:该主题的旋律风格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旋律优美、悠长而连绵不断,依次在长笛、单簧管等乐器上展开,音乐富有生气,给人以明朗、安静的感觉。

(2)聆听主题二

提问:主题二的旋律风格是怎样的?与前一主题相比有哪些不同?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旋律委婉缠绵,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的黯淡的答句,在第一主题重复两次之后进入,这一部分也是由两段组成,中间还使用了几个变化音。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穿插重复进行,没有展开和变奏,只是不断地更换乐器,音乐的力度也逐渐加强。全曲中,这种反复共进行了九次。

4.教师带领学生跟着多媒体一起分别哼一哼旋律,体味旋律特点。

(四)巩固提升

1.播放中国举办的第13届残奥会,介绍在开幕式的期间,有一个名为《永不停的脚步》节目中,讲述一个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右腿的芭蕾女孩对芭蕾的热爱与不弃。在这个节目中,背景音乐就是这首《菠莱罗舞曲》。同时这个节目获得了大多数人的喜爱。

2.编创舞蹈动作演一演。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聆听拉威尔其他作品,下节课交流分享。

五、板书设计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