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社会工作者教师招聘试题

首页 > 试题汇总 > 教师招聘试题

教师招聘面试:《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

华图教育 | 2023-10-07 10:41

收藏

一、说教材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它从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入手,形象、生动、系统的讲述了商品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及其职能以及纸币的相关知识,揭开了经济常识学习的序幕,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后面内容的理论基础,也是能否引发学生对经济常识兴趣的重中之重,因而本框题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本框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对于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他们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举例,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识记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货币产生的过程及纸币的发行规律。

【能力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现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认识到货币的产生有其必然性,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纸币”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在现实生活中辨别假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

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货币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难点】

货币的本质以及纸币的发行规律。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这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六、说教学过程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使学生学有所获,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已经高一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从四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开课之初我会展示100元的人民币和一张相同大小的白纸片并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同样质地的两张薄薄的纸片,为什么一张能购买各种商品,而另一张不可以呢?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魔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这样的导入方式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并且通过设置悬疑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这一教学环节,为了突破教学重点,达成教学难点,我一共设计了 3个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感受物物交换,探究货币本质

在这一探究活动中我会带领同学们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二是货币的产生过程及其本质。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会请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商品的含义。然后我会举例让学生判断所举的物品是不是商品,如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农民自己生产自己食用的粮食,农贸市场上待售的蔬菜等等。在学生判断之后我会再让学生讨论并自己举例,掌握商品的两个条件即必须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能称之为是商品。

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购买牛奶、咖啡等商品?不同的商品为什么能够进行交换?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商品的基本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其中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在明确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之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购买商品就要使用货币,那商品和货币真的是同时产生的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货币产生的过程。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因此我采用的是角色扮演以及多媒体展示相结合的方式来感受物物交换的困难。演示结束以后,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这种交换的感受,并想办法简化交易步骤。

同学们讨论结束之后我会通过多媒体将货币产生的过程以图示的方式呈现出来,即货币的产生经历了由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交换——货币产生,从这一过程中得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探究活动二:对比分析,明确货币的基本职能

这是本节课的又一个教学重点,也是高考的一个考点。在了解了货币的产生和本质以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货币究竟有什么作用,才能使我们能够用它来换取我们需要的任何商品。在这里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两组图片,第一组为教材第5页一些商品的价目表,另一组为教材第6页图片,并且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在这两组图片中货币所担负的职能有什么不同?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学生的表述一般不会很准确,在学生回答出在第一组图片中货币的职能是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等类似答案时,我会接着指出这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这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对于第二组图片我也是采用同样的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货币在充当商品交换媒介时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时是需要现实的货币。同时,作为知识拓展我会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在货币两个基本职能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另外三个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探究活动三:回溯历史,理解纸币的产生、发行与使用

在这一部分我会给同学们播放《水浒传》中人们用金银购买物品以及北宋时期人们用交子购物视频片段,并且请同学们在观看视频之后思考使用纸币与使用金属货币相比,有何好处?在学生发言之后我会和学生一起总结得出纸币由于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不易磨损,因而被普遍使用。

接着我会通过案例分析以及记者报道的方式来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即纸币的发行规律。

在这里我会通过课件展示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导致法币贬值,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现通货紧缩趋势这两则材料,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为什么会产生这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的危害是什么?

小组讨论结束之后,请小组代表扮演这两个不同时期的记者,将本小组的讨论结果以播报新闻的方式呈现出来,看哪一个小组播报的既清楚又准确。在学生展示结束后我会及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并对他们的报道进行总结概括,和学生一起得出结论: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必须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等。纸币发行的如果过多,就会引发通货膨胀,最终将导致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如果过少,就会引发通货紧缩,从而导致商品销售困难,商品流通受阻。

在突破难点之后,我会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收到假币,收到假币之后的感受是怎样的,你有那些辨别假币的方法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完感受之后我会出示我国打击假币犯罪的相关法律文件以及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要识别假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同时明确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之后,我会请同学们思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一句话“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句话的含义,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金银作为货币有其历史必然性。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这一环节我会请同学们将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然后请一位同学进行说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在课堂小结之后我会给同学们布置两个课后任务,一是以“我的金钱观”为题写一篇小论文,二是请同学们到当地的银行去向工作人员了解辨别假币的有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和家人及其他同学分享,提高大家辨别假币的能力。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