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社会工作者教师招聘试题

首页 > 试题汇总 > 教师招聘试题

教师招聘高中历史《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案

华图教育 | 2023-10-07 10:48

收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表格梳理等方法,梳理《辛丑条约》内容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

2.通过阅读分析史料,理性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3.通过问题探究与学习交流,对知识分子发动的维新变法和民众掀起的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有深刻认识,同时感受到面对民族危机时,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权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及其失败的主要原因;认识到《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局限,感受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和社会各阶级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首先向学生播放电影《精武门》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国家受到的侮辱,激发学生的报效祖国,救亡图存的热情,顺势导入《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这节课。

(二)新课讲授

第一幕:百日维新救中国

教师请学生阅读公车上书的史料,随后请学生简单描述公车上书的过程。之后教师请学生找一找康有为、梁启超为变法作了什么准备,并引导学生对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进行分析,得出“通过借助孔子来传播思想便于接受”的历史结论。

教师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由此引出学生对于“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的思考,并请学生做出回答,教师做出相应补充。随后我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结合相应史料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有利与不足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并分享成果。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