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好不好,要以村民满不满意为评价标准。因此,文化建设从一开始就要以“人”为中心,站在村民的角度考虑问题,认真对待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击中痛点,“对症下药”,才能实现文化建设的“精准化”,才能避免“一刀切”以及由此产生的资源浪费。
这段文字主要讲了:
A.农村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B.农村文化建设要追求“精准化”
C.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服务的标准
D.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意义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了要以村民的满意度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评判标准,接着,通过“因此”引出文段主旨,即文化建设要以“人”为中心,站在村民的角度考虑问题,最后,文段进一步论述了通过“以‘人’为中心”进行农村文化建设能实现的效果,即实现文化建设的“精准化”、避免“一刀切”和资源浪费。文段为“分—总—分”的结构,重点为农村文化建设要以“人”为中心。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为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和C项:均属于文段分说部分,非重点。D项: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
2.(单选题)文化始终处于动态的演进过程中,抱残守缺只会让文化隔绝于世。抢救式、标本式的保护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必要,但是也可能吃力不讨好,至少无法实现传播的初衷。戏曲文化要重新在民间流行起来,一方面要放下架子,不计较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以观众喜爱为艺术创作的追求;另一方面要谋求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在历史上,传统戏曲可谓是当时的流行音乐,为什么现在不能借鉴当代流行音乐的特长,使其在更多人的播放列表里流行起来?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戏曲文化传播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
B.保护发展戏曲文化应兼容并包,勇于创新
C.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演进过程
D.过度保护反而易使戏曲文化发展陷入困境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前两句论述文化处于动态演进中,不能抱残守缺以及否定了抢救式、标本式的文化保护。随后引出文段的主旨,强调戏曲文化重新在民间流行起来的途径——“一方面要放下架子,不计较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以观众喜爱为艺术创作的追求;另一方面要谋求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尾句进行补充说明。对策句为文段的主旨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为无中生有。C项:缺少文段核心论述话题“戏曲文化”。D项:问题的表述,与对策无关,偏离重点。
3.(单选题)非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自由联想,这是一种偶然的、随意的、杂乱的、不定向的联想。英国美学家布洛称这种联想为“非融化的”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实用情感与审美对象所展示的情境不相融合,从而与审美无关。譬如:当我们心中想坐船时,便想到它航行的海,想到海便想到风暴等等。尽管这种联想是对一种接近事物的联想,人们是容易理解的,但它没有定向性,没有主旨,不能构成审美的情境,因而是与审美无关的非审美性联想。
根据上文内容断定下列不属于“非审美联想”的一项是:
A.见到博物馆展出的清代官窑瓷器,就联想到它比金子还值钱
B.见到西湖中鱼儿游动,就联想到今天晚餐也许会有红烧鲤鱼
C.读到贺知章的“二月春风似剪刀”,就联想到花匠用剪子精巧地把柳叶剪成绿丝绦
D.读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联想到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飞行器绕月飞行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查找“非审美联想”。根据文意可知,“非审美联想”是一种自由、随意的联想,与审美无关。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由“清代官窑瓷器”联想到“它比金子值钱”,属于自由联想,且与“审美”无关,属于“非审美联想”,排除;B项由“见到西湖中鱼儿游动”联想到“晚餐可能会吃红烧鲤鱼”,是一种随意的联想,与“审美”无关,属于“非审美联想”,排除;C项“花匠把柳叶剪成绿丝绦”与“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联想是从审美角度出发的,与审美有关,不属于“非审美联想”,当选;D项由《春江花月夜》联想到“嫦娥一号”的飞行,是一种自由联想,与“审美”无关,属于“非审美联想”,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4.(单选题)陕西林业厅公布了猎人周某用数码相机和胶片相机拍摄的华南虎照片。随后,照片真实性受到来自部分网友、华南虎专家和中科院专家等方面的质疑。华南虎照:真相________,努力________。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入横线的是:
A.不致不只
B.不致不止
C.不至不只
D.不至不止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前文“华南虎照片……受到……质疑”,文段表达的意思应是真相“没有得到”,努力“就不结束”。A项和B项“不致”指不会引起某种后果。C项和D项“不至”意思是不到、不必、不至于的意思,表示不会出现某种结果。故“不至”符合文意,排除A项和B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C项“不只”指不但,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不止”指不停止;表示超出一定数量或范围,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5.(单选题)德国为什么没有踩踏事件?因为在德国举办大型活动时,主要强调主办方的责任义务,组织者事先必须对举办活动的设施、场地、人群状况等做多方面细致的________,必须预留营救空间,以防事故的发生。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检查
B.验收
C.检验
D.考察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该空搭配“举办活动的设施、场地、人群状况等”。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检查”指翻检寻查,侧重上级对下级或老师对学生等,搭配不当。B项“验收”指按照一定标准进行检验而后收下或认可逐项验收,搭配不当。C项“检验”指查验,侧重于“验证”,搭配不当。D项“考察”侧重观察,符合文意且搭配得当。
因此,选择D选项。
6.(单选题)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传统翻译理论认为原文与译文应该相互等同,因此,“忠实”是翻译的基本标准。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翻译研究理论,受到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反对本质主义,反对“译文的本质是原文”这一传统思想。这种翻译研究的新思潮,强调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即认为不忠实于原文是正常甚至必然的。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翻译者根据自己对原文的理解,进行独特的翻译创作,翻译者被认为是文本的另一个作者。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新兴翻译理论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关系
B.翻译者对翻译文本的创造性贡献
C.新兴翻译理论与传统理论的区别
D.翻译工作应该遵循的基本标准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传统翻译理论”的观点,即“忠实”为基本标准。随后又介绍了新兴翻译研究理论的内容,即反对本质主义,强调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文段为“分—分”结构,介绍了传统翻译理论和新型翻译理论的不同。
第二步,对比选项。C选项为文段内容的全面概括归纳。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未提及“传统翻译理论”,表述片面。B项:为“新型翻译理论”强调的内容,表述片面。D项:文段只介绍了传统理论的基本标准,未论述翻译工作的基本标准。
7.(单选题)每个人既是道德环境的被动接受者,也是主动塑造者。正如那句广为流传的话,“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很多时候,道德环境的改变,不一定需要有越来越多做出轰轰烈烈壮举的英雄,只需要有越来越多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实施道德行为的普通人。面对道德选择,你不冷漠,中国就会有温暖,正所谓“向我们时代的行动者致敬—而他有可能就是你。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B.每个人对道德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
C.个人与道德环境的相互影响
D.道德环境对个人有重大影响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头点明观点每个人对道德环境有塑造作用,后部分都是对观点的解释说明,文段为总分结构,第一句则为主旨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重点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缺少核心话题“环境”;C项:“相互影响”表述错误;D项:道德环境对个人影响,偏离重点。
8.(单选题)中国各行业的“德”如今都多少出了问题,除了官德频遭批评外,医德是行业道德中饱受诟病之一。全国有200多万医师,针对他们的职业道德的标准既很容易列出来,又有很多强大的现实因素有可能把它们变成贴在墙上的一张纸。行业的普遍道德问题往往有着深刻的原因,在一个行业开展“教育”,通常要比惩罚它的个别败坏分子难的多。
对“把它们变成贴在墙上的一张纸”理解正确的是:
A.医师职业道德标准制度化
B.医师职业道德标准成为一纸空文
C.作为管理制度,医师职业道德标准要上墙
D.对医师职业道德的监督知易行难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把它们变成贴在墙上的一张纸”出现在文段第二句。分析“把它们变成贴在墙上的一张纸”的上下文语境。文段第一句提出“医德饱受诟病”的问题,文段第二句前半部分在说“职业道德标准容易罗列”,这些标准会受到“很多强大的现实因素”的影响,其结果是“把它们变成贴在墙上的一张纸”。文段第三句指出“行业的普遍道德问题”存在着“教育”的深刻原因,且进行教育难度极大。结合前后语境可知,“把它们变成贴在墙上的一张纸”应表达的意思是医师职业道德标准没有得到落实,只是形式化地贴在墙上。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一纸空文”指只是写在纸上没有兑现或不能兑现的东西,该项符合上述理解。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和C项:“制度化”“要上墙”不能体现“医师职业道德标准没有得到落实”。D项:文段该句表达的意思是医师职业道德标准“实行”难,而非“监督”难。
9.(单选题)一个城市的建设发展,如果说建筑是她的脊梁,环境是她的容貌,那市民的文明素质就是她的________。而文化作为承载文明的基石,特别是当跨越时空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被重新________,转化为现代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养成时,那她________的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文明,也增强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立足世界的文化底气和骨气。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佩饰演绎赋予
B.神采弘扬荡涤
C.灵魂唤起涵育
D.冠冕阐释秉承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前文“如果说建筑是她的脊梁,环境是她的容貌,那市民的文明素质就是她的……”,可知该空应与“文明素质”一样为抽象名词,而A项“佩饰”指玉佩,D项“冠冕”多指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均不是抽象名词,故排除A项和D项。B项“神采”和C项“灵魂”均为抽象名词,符合语境。
第二步,再看第三空。C项“涵育”是涵养化育的意思,与“文明”和“文化底气和骨气”搭配得当。而B项“荡涤”指清除、清扫,一般搭配具有消极感情倾向的词,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答案锁定C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二空。“重新唤起”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神采:人的精神面貌、气色光彩。灵魂:精神意识;在事物中起决定和主导作用的因素。演绎:铺陈,推断,阐发:汉儒解经,依经演绎。也可作“演绎推理”的简称。弘扬:发扬光大。也作宏扬。唤起:号召使奋起;引起(注意、回忆等)。阐释:阐述、解释,阐释名词术语。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秉承:接受;承接。
10.(单选题)我国淡水资源日益短缺,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但海水资源却很丰富,海水淡化展现出广阔的前景。海水淡化“十二五”规划和海水淡化产业专项规划等政策已陆续出台,其中“加快海水利用装备产品自主制造的步伐”和“推进海水淡化材料国产化”等将成为政策扶持的重点。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B.海水淡化“十二五”规划
C.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前景
D.海水淡化政策支持的重要性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指出“我国淡水资源短缺”,然后用转折词“但”引出“海水淡化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之后用各项“政策”进一步佐证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前景。文段是“总—分”结构,主旨句是“海水淡化展现出广阔的前景”。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属于转折之前引出话题的部分,偏离文段重点。B项:对应文段论证部分,非文段重点。D项:文段没有提及“政策支持的重要性”,为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