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河北唐山军队文职专业科目:诊断方法(临床医学)
(一)实验室检查
1.粪便检查包括一般性状、显微镜、细菌学、寄生虫检查和隐血试验等,是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而又简便的一种诊断方法,对肠道感染、寄生虫病、腹泻、便秘和消化道隐性出血有重要诊断价值。
2.血液、尿液检查
消化系统常用实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及标本采集
3.腹腔积液检查对于鉴别腹腔积液的病因十分重要。主要用于诊断肝硬化、腹腔内细菌感染、结核性腹膜炎、腹腔内的肿瘤等。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X线钡餐检查主要用于胃与小肠的溃疡、肿瘤等疾病的诊断,结肠病变的诊断则需用X线钡剂灌肠检查。X线钡餐检查前12小时禁食;钡剂灌肠者于检查前3天开始半流质少渣饮食,白天多饮水,前24小时进流质饮食,检查前1天晚上服轻泻剂(如番泻叶)或清洁灌肠,分次饮水1500ml,检查当日晨禁食,用生理盐水1000~1500ml作清洁灌肠。X线胆囊造影可显示胆囊、胆道结石与其他病变。检查前除了清洁肠道的准备外,还应做碘过敏试验。检查前12小时禁食,检查时应准备脂肪餐一份。
2.计算机断层扫描(CT)用于检查肝、胆、胰的各类占位性病变,脂肪肝、肝硬化、胰腺炎等实质性消化器官的弥漫性病变,消化道内肿瘤的分期诊断。腹部CT检查前1周内不作腹部器官的造影检查,不服用含金属的药物,检查前两天少吃水果、蔬菜、肉类,检查前4小时禁食。但该检查在肝肾功能不全时应慎用或禁用。
3.超声(US)US可探查消化系统实质性脏器、胆道及腹腔内的病变,其无创、无射线、经济、方便、快速、可检测血流动力参数等优点使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4.磁共振(MRI)能显示消化系统脏器病变的血供状态,适用于微小病变的观察以及病变定性诊断,特别是对鉴别肝内肝门部组织学来源和诊断胆道、胰腺病变具有很大价值。
(三)纤维内镜检查
纤维内镜包括食管镜、胃镜、十二指肠镜、胆管镜、小肠镜、结肠镜、腹腔镜等胃镜是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最常用和最准确的检查方法。结肠镜则主要用于观察从肛门到回盲瓣的所有结直肠的病变。内镜检查不仅能直视黏膜病变,还能取活检。
(四)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
活组织检查和脱落细胞检查用于消化道肿瘤,尤其是胃癌的诊断。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①经皮穿刺,如经皮肝穿刺:②内镜直视下用活检针或活检钳,采取黏膜病变处的组织;③外科手术取活组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