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边塞军旅诗
(一)建功立业和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如杨炯的《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二)戍边将士思乡、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这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独”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在寂寥的环境中,传来了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像亲人在呼唤,又像是游子的叹息。最后一句,作者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无那金闺万里愁”的心情。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出,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能归的结果。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
(三)描摹塞上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是作者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尤其是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四)反映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表达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
如高适的《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诗中“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这两句诗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
(五)对不义战争的控诉,控诉战争的灾难。
如李颀的《古从军行》: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这首诗着意选择了历史与现实中的典型事件,抒发了士兵们在征战中的艰辛和痛苦,通过对汉武帝穷兵黩武的抨击,讽刺了唐玄宗的长年开边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