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牛图》卷
时代背景:此画为唐朝韩滉的代表作品,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黄麻纸),堪称“镇国之宝”。
主要内容:画中的5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神态各异;通过对它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的描绘(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沉静、爱喧闹、胆怯乖僻)。
艺术特点:画中5头不同角度的牛,用线勾勒,结构略施晕染,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朝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整幅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不愧为神品上的神品。)赵孟頫题字:“神气磊落,希世名笔”。
意义影响:有专家考证,韩滉的《五牛图》渗透着浓厚的个人情感,五牛寓指自己兄弟五人,以任重、勤劳、温顺的牛的品性,表达忠君爱国的真情实感。在鼓励农耕的时代,以牛入画有着非常的含义。此画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五、《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大明永乐年间由皇帝朱棣先后命解缙和姚广孝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超级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永乐帝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这是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合集,全书22,87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
永乐元年(1403年)雄才伟略的永乐皇帝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最初令解缙主持编纂(规模147人),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但朱棣亲阅后,发现此书多为儒学一家之言,甚为不满,于是钦点精通儒、释、道等各家之学的姚广孝担任监修,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终于在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朱棣大悦,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于永乐六年(1408年)才抄写完毕。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永乐大典》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