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河北唐山军队文职备考: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探索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2.《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是在195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提出当时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任务。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是毛泽东论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著作。全文阐述了12个问题,贯穿全文的基本思想是:把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指出,要用民主的方法,用“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公式,作为从政治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解决经济领域中的矛盾,应依据发展生产,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科学文化上的问题,应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应采取加强民族团结,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方针;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应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特别是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观点,以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方针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1.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起、“左”的错误
中共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一些工厂、农村出现了生产迅速增长的新气象,党内许多人都认为经济建设的速度可以更快些。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会议根据毛泽东提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力图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打开一个新局面。会后,“大跃进”运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左”倾指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左”倾思想或者急于求成,夸大革命主观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动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
2.庐山会议从纠“左”转向反右
庐山会议本来是要纠“左”,后来因为毛泽东严厉批判彭德怀的《意见书》,急剧转向了反右倾。1959年的庐山会议从纠“左”转向反右,根本原因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纠“左”;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计;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
1.“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八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到1962年,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1966年,全国基本完成了预定的国民经济调整任务,使中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2.“七千人大会”
“七千人大会”是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的工作会议。这是我们党在执政后召开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总结经验大会。会上,发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初步总结了1958年刘少奇成为国家主席后,“大跃进”发生的经验教训。
3.“西楼会议
“西楼会议”即于1962年2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中南海西楼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会议由刘少奇主持,毛泽东因在武汉,未出席这次会议。会议的中心是讨论1962年的国家财政预算和整个经济形势等问题,陈云做了重要报告,对当时的国民经济调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刘少奇、陈云等人的政治生涯产生重大影响。
四、“以阶级斗争为纲”指导思想的逐渐形成
1.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后阶级斗争扩大化
八届十中全会号召全国各民族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主党派、一切爱国人士,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更高地举起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光辉旗帜,鼓足干劲,努力增产节约,为争取明年(1963年)农业的丰收、为争取国民经济的新发展、为争取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而奋斗。
2.“以阶级斗争为纲”口号的提出
1957年10月,在反右斗争扩大化的影响下,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改变了八大的方针。
五、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初步建成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宝贵的经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