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
1.在德育过程中,必须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 )
2.班级中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分子,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开始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说明此时班集体处于发展阶段。 ( )
3.德育过程是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所以德育过程即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 )
4.教师也是课程的开发者。 ( )
5.修业年限属于学校教育制度的内容。 ( )
6.张老师对《匆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将“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过程性目标。 ( )
7.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的发展都受天赋条件的限制,因此,遗传因素是影响一个人发展的决定因素。 ( )
8.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属于程序性知识。 ( )
9.观察法被喻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 )
10.小学生阅读时发现不理解材料的某一部分,退回去重新阅读困难段落并放慢速度这是一种元认知学习策略。 ( )
【参考答案】
1.错误
【解析】在品德发展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没有必要一定遵循知、情、意、行的顺序。
2.错误
【解析】题干所表述的特征出现在班集体的形成阶段。
3.错误
【解析】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其主要不同在于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形成过程是一种发展过程,是一种个体现象。
4.正确
【解析】现代教师观强调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5.【答案】正确
【解析】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6.错误
【解析】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时间的宝贵,并珍惜时间”属于价值观维度。
7.错误
【解析】一个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主观能动性,遗传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8.错误
【解析】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属于事物的关系,与操作无关。因此是陈述性知识。
9.正确
【解析】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被比喻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10.正确
【解析】元认知就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1)计划策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2)监控策略。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检测认知过程,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调整,以期顺利实现有效学习的策略。(3)调节策略。调节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对认知活动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策略或修正目标。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自己的学习行为,补救理解上的不足。题干中表述的属于元认知策略里的调节策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