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语文教师招聘笔试中取得好成绩,各位考生首先必须对笔试内容有精准的掌握,如语文学科究竟考什么,应如何备考等等。在此,就语文学科专业知识中的文言文的相关问题和广大考生做一个分享。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其内涵博大精深,能够很好地考察各位考生的文化素养水准。因此,也需要各位考生平时多加积累。在我们的考试中,对文言文的一项考察就是要求考生翻译相关语句。
众所周知,文言文翻译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即:信、达、雅。
所谓的“信”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所谓的“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所谓的“雅”就是用简明、优美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如何才能使我们的翻译做到信达雅呢?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个文言文翻译的小技巧——“九字法”。限于篇幅关系,本文仅介绍“九字法”中的最后三法,即:补、调、固。此三法是针对文言句式而言的。
“九字法”之七——补
文言文片段中,遇有省略句式、内容缺省时,在翻译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以使语句更为通顺。
例如: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归有光《项脊轩志》)
则本句可译为(划线部分即为增补的内容):
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
又如:
幸陛下哀怜,与奴俱行,妾即死无恨!(《辽史》)
则本句可译为(划线部分即为增补的内容):
希望陛下可怜我,让我和耶律奴一起去,我就是死了也没遗憾。
“九字法”之八——换
文言文片段中,在翻译时遇有倒装句式(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时,需要调整词序。
例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以上划线部分即为宾语前置,翻译时需转换为现代汉语的语序。则本句可译为:
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又如: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上划线部分即为定语后置,翻译时需转换为现代汉语的语序。则本句可译为:
吴郡贤士大夫向掌权的人请示,就清理已废的魏阉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
“九字法”之九——固
文言文片段中,在翻译时遇有固定格式时,需要按固定译法翻译。
例如: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上例中,“安能”即为固定格式,通常意为“怎么能”、“岂能”。则本句可译为:
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掉惜,抒发他们那有志之士的悲愤呢!
又如: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上例中,“大类……也”即为固定格式,通常意为“像……一样”。则本句可译为:
为何成天如此沉默地呆着,像女孩子一样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