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语文教师招聘笔试中取得好成绩,各位考生首先必须对笔试内容有精准的掌握,如语文学科究竟考什么,应如何备考等等。在此,就语文学科专业知识中的文言文的相关问题和广大考生做一个分享。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其内涵博大精深,能够很好地考察各位考生的文化素养水准。因此,也需要各位考生平时多加积累。在我们的考试中,对文言文的一项考察就是要求考生翻译相关语句。
众所周知,文言文翻译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即:信、达、雅。
所谓的“信”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所谓的“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所谓的“雅”就是用简明、优美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如何才能使我们的翻译做到信达雅呢?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个文言文翻译的小技巧——“九字法”。限于篇幅关系,本文仅介绍“九字法”中的中间三法,即:删、换、选。此三法是针对文言文片段中的虚词及虚实兼有的语句翻译而言的。
“九字法”之四——删
文言文片段中,遇有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时,可删去不用翻译的词。
例如: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上划线部分即可删去不译,是为“删”。则本句可译为:
阉党大乱中,当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四海这么大,又会有几个人呢?
又如: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归有光《项脊轩志》)
以上划线部分即可删去不译,是为“删”。则本句可译为:
不一会儿,(祖母)拿着一个象牙笏板来了,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将来,你会用着它的。”
“九字法”之五——换
文言文片段中,在翻译时应把文言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因为古代汉语中多是以单音节词辨识双音节词的意义。
例如: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上划线部分即需要替换为现代汉语中双音词,是为“换”。则本句可译为:
我们(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动了天地。
“九字法”之留——选
文言文片段中,遇有一词多义的情况时,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例如:
“谢”字本身有如下几个意义:
①拒绝;
②感谢;
③凋谢;
④告诉;
⑤道歉;
⑥告别。
结合例句来看,依次为: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之主人矣。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