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高校专业的设置应该是高校、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等多种力量多重考量的结果,过于强调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失衡。要实现相对合理和均衡,就要在制度上提供平台,比如确保大学在设置专业时经过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等专门机构的集体论证。教育主管部门也应推动并尊重现代大学治理模式,在专业设置上给专业组织更多的自主权。在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因素之后,社会在评价高校专业时,才更有可能以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不同专业的就业状况,而不是把就业率的红牌等同于“专业不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该考虑多方面因素
B.就业率不是评价专业好坏的唯一标准
C.制度建设是保证专业评估合理性的基础
D.教育主管部门应给予大学更多的自主权
38.以往关于网络提速与降价的讨论中,舆论多从运营商和消费者博弈的角度切入,聚焦低网速、高收费对于公众生活的影响,使用的是服务者义务和消费者权利的说理逻辑。此次却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即低质量、高成本的宽带服务潜在地阻止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在现代信息社会的运行中,宽带建设具有基础设施的意义,是知识型经济、网络化社会、数字化生活、服务型政府最起码的物理支撑。没有一个高速度、高水平的宽带环境,信息交流的效率会滞后、科技创新的成本会增加,信息化社会的发育和创新型社会的成长自然会受到束缚。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宽带建设应该成为信息化社会的基石
B.以往关于网络提速与降价的讨论存在误区
C.网络运营商的服务质量应走在服务业的前列
D.信息交流效率的提高有赖于宽带环境的改善
37.【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问题“过于强调一方面,专业设置会失衡”。随后通过“要”提出对策——要在制度上提供平台,并用“比如”进行举例论证,说大学在专业设置上要集体论证。而后又讲了“教育主管部门在专业设置上给予自主权”,与前面的“比如”并列,也是举例论证。最后又通过“才”给出必要条件,即要消除不合理的制度因素。
第二步,由此可知,文段用两个必要条件给出对策,即制度对高校专业设置的重要性。对比选项,含有“制度”的只有 C 项。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未涉及“制度”这一话题,非重点。
B 项“就业率”是在必要条件“才”之后的内容,非重点。
D 项“自主权”为举例论证,非重点。
38.【答案】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由“舆论多从运营商和消费者博弈的角度切入”的旧视角过渡到“新的观察视角”,并提出了问题,即“低质量、高成本的宽带服务阻止了社会信息化进程”。接着给出对策“宽带建设具有基础设施的意义”。最后一句“没有一个高速度、高水平的宽带环境……”是反面论证,进一步佐证了宽带建设的重要性。
第二步,文段结构为“分—总—分”,主要讲的是宽带建设具有基础设施的意义。
第三步,对比选项,A 项体现了“宽带建设的重要性”。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误区”文段并未提及,文段提到了“新的讨论视角”而已,故表达错误。
C 项“网络运营商的服务质量”不是文段主体,“服务质量”切入点过窄,予以排除。
D 项“信息交流效率的提高”属于反面论证,只是宽带环境改善的成效之一,与“科技创新的成本”并列,非文段重点,排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