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倡导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重视商品质量的经济依据是:
A.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格密不可分
C.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D. 重视商品质量就能提高经济效益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与货币知识。题目中,倡导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之所以要重视商品的质量,是因为质量表示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时,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的提高才能够“物有所值”。因此,选择C选项。
2. 衡量政策质量高低的尺度是:
A. 政策内容
B. 政策评估标准
C. 政策总结
D. 政策方案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管理知识。政策评估是指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的活动。政策评估标准是衡量政策质量高低的尺度,我国学术界一般把政策评估标准具体化为四个方面:①政策投入;②政策效益;③政策效率;④政策回应程度。B项符合题意,当选。因此,选择B选项。
3. 一列质量较大的火车迎面撞到一列质量较小且静止的火车上,则两列火车受到冲击力的情况是:
A. 两列火车均未受到冲击力
B. 两列火车受到的冲击力一样大
C. 质量较大的火车受到的冲击力更大
D. 质量较小的火车受到的冲击力更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理知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增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两列火车受到的冲击力一样大。因此,选择B选项。
4. 下列语句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是:
A.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B. 社稷无常春,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
C. 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D. 日困而还,月盈而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摘自《论衡·卷十四·状留篇》解释:河冰的冻结,不是一日的寒冷所致;积土成为高山,不是一会儿的工夫就能完成,体现了量变的积累产生事物的质变。因此,选择C选项。
5. 甲商店明知道自己购进的空调有质量问题,还用于销售,乙购买了有质量问题的空调,试问甲乙之间的民事行为属于()的民事行为。
A. 欺诈
B. 显失公平
C. 重大误解
D. 乘人之危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民事法律行为知识。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本题中,甲故意隐瞒所销售空调的质量问题,致使甲乙完成了双方的交易行为。所以,空调的购买属于欺诈的民事行为,可以撤销。因此,选择A选项。
6. 请示的正文一般由请示的事由、请示事项和()三部分组成。
A. 请求的结束语
B. 目的
C. 意见
D. 计划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请示的正文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①请示缘由,提出请示的原因和理由;②请示事项;③请示结语。因此,选择A选项。
7. 以下诗句,出自李商隐之手的是:
A.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B.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C.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D.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出自晚唐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中的名句。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不符合题意,B项不当选。C项:出自宋代词人柳永所作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不符合题意,C项不当选。D项:出自宋代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不符合题意,D项不当选。
8. 下列定律由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是:
A. 万有引力定律
B. 重力加速度定律
C. 浮力定律
D. 惯性定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物理知识。浮力定律是流体静力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它指出,浸入静止流体中的物体受到一个浮力,其大小等于该物体所排开的流体重量,方向竖直向上并通过所排开流体的形心。这结论是阿基米德首先提出的,故称阿基米德原理。因此,选择C选项。
9. 我国最基本的宗教政策是:
A. 实行自治、自养、自传
B. 宗教信仰自由
C. 发展宗教信仰,同时宣传无神论
D. 国家保护正常宗教活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知识。根据《宪法》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因此,选择B选项。
10. 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情形是:
A. 甲在小巷内拦住乙欲行抢劫,却被乙制服
B. 甲偷到手机后因价格尚未谈妥,未出手便被抓获
C. 甲尾随深夜回家的空姐乙欲行不轨,被小区保安吓退
D. 甲磨刀欲杀害有宅基地纠纷的邻居乙,看到乙的幼子后心软将刀扔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概述知识。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由此可知,犯罪预备发生在准备阶段。C项:甲尾随深夜回家的空姐乙欲行不轨,但被保安吓退,发生在准备阶段,属于犯罪预备。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C选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