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优先回到出处前后寻找相关含义;要是没有的话,再去看看首尾段是不是能得出来含义;再还没有则需整体分析后自己概括出来了。一般而言,省考看出处前后和首尾段便能快速破题。比如2015年,“我能有今天都是因为我读书少”,出处前后是在强调成功需要从零开始;再比如,2017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出处前后是在强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又比如,2019年,“让土地换一种种法,让农民换一种活法”,出处前后只是在说高某的梦想,结合首尾段才能明白这句话其实是在说新型职业农民能破解当下“谁来种地、如何种地”两大难题,实现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第二步:我们需要顺着材料逻辑,寻找和题干关键词有关的背景/成绩/问题/原因/影响/经验/教训等作为分析过程;出现数据和案例的目的只是为了支撑观点,所以有结论的案例和数据都不是采分要点。
第三步:我们应该寻找一些对策的标志性词汇,比如“要、应该、亟需、亟待、将、加快等”作为今后该怎么办的对策结论;如果材料中没有对策的标志性词汇,我们可以根据经验/教训/问题/原因等作简单推导。
我们在具体寻找这些要点的时候,需要结合一些行之有效的符号来标注清楚,在此,给一组常用的标注符号,解释含义用J标注、分析过程用F标注、对策结论用D标注。标的清楚自然能写的清楚 。
最后,我们为了让考官找点方便,也可以用一些常见的表达来规范一下逻辑,比如解释部分在说之前加一句这句话表明/这句话意为/这句话重在强调/这句话是在说等;分析部分在说之前加一句分析如下或理由如下,然后内部用一方面、另一方面、此外;或首先、其次、最后这样的序数词等;最后总结部分之前加一句因此/综上/所以/对此等。内容和排版都好,自然考官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