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申论

首页 > 河北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申论

2022年河北邢台省考申论热点:别拿"薅羊毛"不当犯罪

未知 | 2021-06-15 17:39

收藏

文章页

  2022河北省考申论热点:别拿"薅羊毛"不当犯罪

  【热点背景】

  近日,有两则新闻让人看后颇为感慨。一则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徐某发现了App和微信平台之间的点餐漏洞,一分钱不花就拿到了套餐。造成了百胜公司损失0.89万元至4.7万元不等。近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审理了此案,徐某等五人因犯诈骗罪、传授犯罪方法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至一年三个月不等,并处罚金。

  另一则是一对上海小学生姐弟,遛狗时意外捡到51万元现金,毫不犹豫交给了警察。妈妈跟孩子开玩笑说:“要不我们把这些钱留下来,随便买点什么都可以。”可是两个孩子却非常果断地告诉她,别人的钱是别人家的,我们的是我们的,不能拿人家的钱。

  【提出观点】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学生懂的道理,大学生却不懂。小节失察,易生大乱;小错不纠,终酿大祸。别把“薅羊毛”看作不拘小节。走正道方能不入歧途。

  【综合分析】

  对于意外之财,大学生和小学生的表现完全不同,结局也是迥异。大学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小学生得到了众人的掌声。

  都说现在是幼儿园学小学的知识,小学学中学的知识,中学学大学的知识,大学回头学小学的做人道理。有点讽刺,但也不无道理。发现商家漏洞的大学生很聪明,但却没有用到正道上。自己吃了免费大餐不算,还动起了靠此批量牟利的歪脑子,最终将自己送进了监狱,可谓得不偿失。对比小学生姐弟的表现,他们难道不觉得羞愧吗?所谓学识不与年岁长,徒增膏腴。大抵说的就是如此。

  对于所谓“薅毛党”,应当成为一种警醒。薅毛过度,越过法律边界,很可能已经涉嫌犯罪。所以,不该占的便宜别占,别拿"薅羊毛"不当犯罪。

文章页
备考资料0元领

河北省考系统课程赠送

“敲”多备考课程

时政专项资料包

时政手册+时政模拟题

河北省考往年试题及解析

0元领取先到先得

备考图书
推荐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魔考致胜37天套题班 ✔ 含:基础知识串讲
✔ 含:21套套题刷题
✔ 含:7天考前冲刺
立即购买 点击咨询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