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A.商品二因素理论
B.劳动二重性学说
C.剩余价值理论
D.唯物史观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二步,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它指的是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二重属性。其中,具体劳动是指生产目的、劳动对象、所用工具、操作方法、生产结果都各不相同的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具体劳动产生。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价值。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揭示了商品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的揭示,都离不开马克思所阐述的劳动二重性学说的理论基础。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商品是人们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其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因素。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C项: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剥削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的利润(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工资之间的差异),即“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剩余价值分为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
D项:唯物史观又称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提出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
33 、(单选题)某资本家100万元办厂,其中固定资本50万元,购买劳动力的流动资本25万元,平均每次投资获得利润为25万,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分别为( )。
A.4:1;25%
B.3:1;50%
C.4:1;200%
D.3:1;100%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二步,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能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公式是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
资本的划分标准如下:
本题中,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25万,也就是可变资本V是25万,总资本投入100万,去掉25万可变资本,剩下的不变资本C是75万,所以资本的有机构成=C:V=3:1。
剩余价值率,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表现。用公式表示:M=m/v。在该公式中,M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剥削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的利润),v为可变资本。故本题中的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价值即投资利润除以可变资本再乘以100%=25万/25*100%=100%。
因此,选择D选项。
34 、(单选题)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
A.一大
B.七大
C.三大
D.六大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
第二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是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大会通过了刘少奇修改党章的报告及新党章。新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而使全党有了在思想上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1921年,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此时毛泽东思想还在萌芽中。
C项: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
D项: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8年在苏联莫斯科近郊召开。此次大会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制定了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统一了全党思想,发展了革命力量。
35 、(单选题)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人早在()时期就发现了该群岛。
A.隋朝
B.西汉
C.晋朝
D.东汉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南沙群岛的历史。
第二步,根据历史记载,秦始皇一统天下,把全国分为36郡,其中在岭南地区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这三郡所辖之地,大都濒临今南海的北部和西部海域,也就是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海域。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平定南粤之后,在今海南省设立了儋耳、朱崖两郡,南沙群岛出现在中原王朝视线中。在出土于长沙的马王堆汉墓的文物资料中,南海海域第一次被标注在汉代地形图上。所以,西汉时代明确出现了关于南沙群岛的记载。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隋代之前已经发现了南沙群岛,《隋书》记载,公元607年至610年,隋炀帝派常骏、王君政出使赤土国(今马来半岛泰国东南一带),航程经西沙群岛的“焦石山”和南沙群岛西侧。
C项:晋代之前已经发现了南沙群岛,西晋时,裴渊《广州记》记载了南海的全日潮和半日潮。东晋时,南海郡太守鲍靓定期巡视南海和南海群岛。
D项:东汉之前的西汉已经发现南沙群岛,东汉杨孚《异物志》有“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这里的“涨海”是当时中国人民对南海的称呼,“崎头”则是当时对包括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岛、礁、沙、滩的称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