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钟》是花城版高中音乐·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的一节鉴赏课;作品为升g小调,稍快板,八六拍。由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根据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钟》改编,乐曲基本上采用三段体曲式。由于运用了多次主题变化和反复,因此也具有变奏曲和回旋曲的特点。乐曲一开始,经过简练的前奏,很快在高潮音区出现了“钟的主题”,钢琴高音区清脆悦耳的音色和泛音奏法形成短促有力的音响,组成了一连串生动逼真的小钟的鸣响。由于钢琴高音区的音色比小提琴更易于模仿钟声,因此钟声的效果更加明显。接下来的主题继续用钢琴高音区的音色特点,奏出了不同节奏的钟声。这两个主题交替变奏形成了高难度的辉煌华丽的段落。最后乐曲运用舞曲的体裁特点,在热烈欢快的歌舞气氛中结束。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学习《钟》,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拓宽音乐文化视野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
2.完整而充分地聆听乐曲,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音乐欣赏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
3.认识作曲家李斯特,并能够逐步分析作品的结构与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能够逐步分析作品的结构与特点。
难点是认识作曲家李斯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示范法。
学法:模仿、体验。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部分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分段欣赏、巩固提高、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请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声音,亲学生畅所欲言,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课下到课上的联系。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感知音乐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新课的第一环节,我会先播放歌曲,请学生聆听思考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总结,明确速度是中速稍快;其次,我会再次播放歌曲的旋律,请学生聆听思考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又有怎样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总结,明确乐曲基本上采用三段体曲式。由于运用了多次主题变化和反复,因此也具有变奏曲和回旋曲的特点。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对歌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环节是分段欣赏环节
细致、精准对于作品的分析及学习,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地了解作品,在这一环节,我会先播放第一部分的旋律,请学生思考这段音乐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自由回答,之后我会总结,乐曲一开始,经过简练的前奏,很快在高潮音区出现了“钟的主题”钢琴高音区清脆悦耳的音色和泛音奏法形成短促有力的音响,组成了一连串生动逼真的小钟的鸣响。由于钢琴高音区的音色比小提琴更易于模仿钟声,因此钟声的效果更加明显;其次,我会播放第二部分的旋律,请学生思考这段音乐有什么样的特点?与第一段有什么区别?学生小组讨论之后,进行自由回答。之后我会进行总结,主题继续用钢琴高音区的音色特点,奏出了不同节奏的钟声。这两个主题交替变奏形成了高难度的辉煌华丽的段落;然后,我会请学生聆听第三段,并提出问题,第三段音乐和前面的哪一段相似?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我会进行总结,第三段与第一段相似,因此第三段也是再现段,乐曲运用舞曲的体裁特点,在热烈欢快的歌舞气氛中结束;接着我会播放整首作品旋律,顺势介绍李斯特;最后,我会引导学生完整聆听歌曲并哼唱。
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使学生对于歌曲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高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教师播放帕格尼尼小提琴曲《钟》,分小组讨论与钢琴所演奏的异同。在此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指导,之后请学生回答,并予以鼓励性的评价。
这样做能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以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回顾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为了更好地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请学生课后寻找其他生活中的声音,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课上到课下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