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熟练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激发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会分析生活中燃烧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方法一新闻导入:投影澳大利亚丛林大火相关报道,从2019年11月开始,一直烧到2020年,持续四个月的大火已经导致了约30亿的动物死亡或流离失所。提问:有什么方法可以灭火?
方法二魔术导入:演示魔术“烧不坏的手帕”,提问魔术中有没有出现燃烧现象?谁在燃烧?为什么手帕没有烧坏?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进而引入课题。
(二)新授
Ⅰ.燃烧的条件
1.教师组织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化学物质的燃烧反应,如碳、铁、磷、石蜡等,提问: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是燃烧?
2.教师就势提问:是所有物质都能够燃烧吗?教师演示实验:用火柴分别点纸、木条和石块;将点燃的木条用烧杯罩住。学生观测到:纸最先被点燃,然后是木条,石块始终点不着;燃着的木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学生讨论分析得到结论:并非所有物质都可以燃烧,物质本身必须具备可燃性,才能发生燃烧。而且燃烧必须与氧气一直接触。
3.教师提问: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这两个条件就能发生燃烧了吗?带着这个问题观察红磷和白磷的燃烧条件探究视频。实验装置为:在盛有半杯热水的烧杯上放置薄铜片,铜片上分开放置一块白磷和一块红磷。学生观察两者的状态,能够发现只有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对比后,学生概括出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教师介绍着火点的概念。师生归纳出燃烧需要的第三个条件。
4.教师提问:可燃物满足三个条件中的几个才能发生燃烧现象?学生结合之前实验探究明确: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5.教师提问:钻木取火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墓地附近会出现“鬼火”?学生结合燃烧条件解释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