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河北唐山军队文职备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治学)
一、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和祖国大陆的解放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经过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随后,盛大的阅兵式开始。朱德任检阅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人民海军和陆军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以整齐的步伐由东向西通过主席台;人民空军的飞机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三大外交方针
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
3.西藏和平解放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受到西藏各界的热烈欢迎。
二、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1.平抑物价,“银元之战”“米粮之战”
银元之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上海发生的一场经济风波。“银元之战”实际上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斗争。通过“银元之战”人民政府稳定了上海市的经济,并且彻底控制上海市。安定了民心,为人民政府接管大城市和调控经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银元之战”之后,一些投机商又进行粮食和棉纱的投机活动,党和政府又统一调运粮食和棉纱在各大城市抛售,市场物资饱和,物价接连下降。
“银圆之战”和“米粮之战”是建国初期中央政府为稳定全国物价而采取的两项重要的措施,有效地打击了投机资本,平抑了物价,使市场物价回落并逐控制住了通货膨胀的势头。到1950年3月,全国的物价就完全稳住了。
2.《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
统一全国财政经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稳定物价、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而采取的财政经济方面的重大措施。当时,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极为困难,这一方面是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在内战中的破坏,另一方面是由于革命战争还在进行,军费开支浩大,加之我们对国民党军政人员实行“包下来”的政策,增加了行政开支。此外,还要有重点地恢复生产和交通,以便进行经济建设。平抑物价和统一财经的工作,是共和国成立后在财政经济战线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这两场斗争的胜利,认为它们的意义不亚于淮海战役。
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武装干涉侵入朝鲜
2.志愿军入朝决策
3.五次战役
4.朝鲜停战谈判
5.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四、以土地制度改革为中心的各项民主改革
1.土地制度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现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镇压反革命运动
镇压反革命运动简称镇反运动,是1950年12月至1951年10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清查和镇压反革命分子的政治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并称的三大运动之一。镇反运动的胜利基本肃清了残留在大陆上的国民党反革命残余势力,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破坏活动和反革命复辟阴谋,安定了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和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援了抗美援朝、土改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3.社会民主改革
民主改革是中国政府对社会主义改造初期没收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所进行的政治改革。其基本内容包括:(1)改变企业的领导机构;(2)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管理;(3)依靠和发动工人群众,彻底废除原来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留下的压迫奴役工人的管理制度;(4)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消除旧企业留下的某些职员与工人之间的对立和不信任情绪。1952年在民主改革基本完成之后,就开始生产改革,它包括:(1)建立健全企业管理机构;(2)推行经济核算;(3)改革工资制度,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4)开展生产竞赛运动。
五、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与国民经济的恢复
1.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报告。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初期召开的最重要会议,为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规定了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对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迅速战胜财政经济困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2.调整工商业工作
1950年下半年起,全国各地根据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指示精神,开展了调整工商业的工作,包括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
3.“三反”“五反”运动
“三反”、“五反”运动是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