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属于必考的考点之一。考察的方式和题型也十分灵活。对于个体身心发展知识的系统整理是考生复习的重要方法。本文从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和动因两个方面对个体身心发展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身体和心理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一)内发论
1.基本观点:内发论的主要观点是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人自身的内在需要所决定的。
2.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1)孟子: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提出“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心。孟子认为人只需要修身养性就能得到发展。
(2)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人的发展是一种天性的本能。认为性本能是推动人发展最根本的动因。
(3)威尔逊:威尔逊认为“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4)格塞尔:格赛尔通过“单卵双生子的爬楼梯实验”得出了成熟机制是促进人发展的决定力量。
(5)高尔顿: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认为遗传决定了人的发展。
(6)霍尔:霍尔也是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霍尔的观点是: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二)外铄论
1.基本观点:外铄论的主要观点是强调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2.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1)荀子:荀子的主要观点是“性恶论”。荀子认为人生下来是有罪的,需要靠外部的力量去除身上的罪恶。
(2)洛克: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洛克认为人生下来是一个白板,外部的环境是什么样就决定了这个人发展轨迹。
(3)华生:华生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的名言是“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三、真题解析
例题: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体现了( )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 教育
D.主观能动性
答案A。【解析】遗传决定论属于内发论的一部分。因此,本题选择A。
下列属于内发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
A.威尔逊
B. 弗洛伊德
C.孟子
D.华生
答案ABC。【解析】威尔逊、弗洛伊德、孟子属于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华生属于外铄论的代表人物。因此,本题选择ABC。
洛克的“白板说”属于(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 多因素相互作用
D.能力
答案B。【解析】洛克属于外铄论的代表人物。因此,本题选择B。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