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语文教师招聘笔试中取得好成绩,各位考生首先必须对笔试内容有精准的掌握,如语文学科究竟考什么,应如何备考等等。在此,就语文学科专业知识中的文言文的相关问题和广大考生做一个分享。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其内涵博大精深,能够很好地考察各位考生的文化素养水准。因此,也需要各位考生平时多加积累。在我们的考试中,对文言文的一项考察就是要求考生翻译相关语句。
众所周知,文言文翻译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即:信、达、雅。
所谓的“信”就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所谓的“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所谓的“雅”就是用简明、优美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如何才能使我们的翻译做到信达雅呢?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个文言文翻译的小技巧——“九字法”。限于篇幅关系,本文仅介绍“九字法”中的前三法,即:留、译、意。此三法是针对文言文片段中的实词翻译而言的。
“九字法”之一——留
文言文片段中,遇有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以上划线部分即可照录,是为“留”。则本句可译为: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
“九字法”之二——译
文言文片段中,遇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则需译出。例如: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以上划线部分为通假字。莫(mù),通“暮”,意为晚上。则本句可译为:
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
“九字法”之三——意
文言文片段中,遇有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的词汇时,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以上划线部分为涉及借代、引申,如采用直译,会使人不知所云。则本句可译为:
阉党之乱中,当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四海这么大,又会有几个人呢?
文言文内涵博大精深,需要各位考生平时多加积累,勤加练习。也请各位考生多加关注我们的下期文章:文言文翻译技巧——“九字法”(中)。我们将会为大家介绍“九字法”中的删、换、选,这时针对文言文翻译中虚词的小技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