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笔试模拟

首页 > 河北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笔试模拟

2021河北唐山公务员行测备考技巧:易错易混模拟题40

未知 | 2021-03-02 11:42

收藏

文章页
2021河北唐山公务员行测备考技巧:易错易混模拟题40

  51.印象中,文物给我的常是一种高冷、神秘、刻板、枯燥的印象,仿佛都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和百科知识别无二致,与普通人的生活多有隔膜。尔后,逐渐有一些机会听到收藏家回忆他们和某一文物相遇、相守的故事,或充满人情世故,或有彼此坚守,交织着个人的情感,也打捞起历史的点滴。我便开始对文物有了新鲜的认识,似乎还能感受到老物件的温度,意识到原来“文”是中心,“物”只是载体。收藏文物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播文化,而不是仅仅将其作为物品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项最好地阐明了作者对文物的看法?

  A.物尽其用

  B.睹物思人

  C.超然物外

  D.寄情于物

  52.西方现代文论认为,一部作品产生后就是独立的文本,和作者无关。然而这个原则却不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很多是朝廷的官员或预备官员,至少是读书人,是文明的传承者,他们的言行是社会风尚的风向标,文学承载着移风易俗的责任,因此社会价值体系对文学家的人格有较高的要求。如汉代的扬雄写过赞美王莽的文章,因而被宋人看不起;严嵩的诗写得好,但是后世读的人少,诗集也少有刊刻——怎能让祸国殃民的罪人立言不朽呢!古人虽也说过“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的话,但仍坚持“德艺双馨”的文艺评论原则。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项符合传统上中国古代对文学作品的看法?

  A.文如其人

  B.文以载道

  C.知人论世

  D.诗以言志

  51.【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文段先阐述“印象中,文物神秘、高冷、刻板……”,接着通过“尔后”和“我开始对文物有了新鲜的认识”阐明了作者对文物的看法,即“文”是中心,“物”是载体,文物收藏在于传播文化。“文(文化)”即文段中的“文物与人的故事”“个人的感情”“老物件的温度”等,也就是强调文物所寄予的“情感”。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的“寄情于物”,“情”对应文中的“文(文化)”,“物”对应文中的“文物”。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物尽其用”强调充分利用资源,不浪费任何东西,与文意不符,排除。

  B 项“睹物思人”强调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而文段强调的是人情世故,“睹物思人”既非作者观点,也流于片面,排除。

  C 项“超然物外”强调超脱于尘世生活之外,而文段强调文物要有“感情”,与普通人的生活没有隔膜,因此 C 项不符文意,排除。

  52.【答案】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找到作者论述“传统上中国古代对文学作品”的关键信息。文段先反向援引了西方现代文论的观点“作品和作者(人)无关”,后通过“然而”引出了中国传统文学的原则:社会价值体系对文学家的人格有较高的要求。之后列举了扬雄和严嵩两个人的例子反面论证:作品和作者人格密切相关。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文”对应“作品”,“人”对应“人格”,符合文意。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文以载道”强调“写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弘扬精神的”,与文段强调的“人格”无关。

  C 项“知人论世”指了解一个人要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文意无关。

  D 项“诗以言志”指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与文意无关

       ------相关推荐------

  2021河北唐山公务员笔试课程

  2021河北唐山公务员面试课程

文章页
备考资料0元领

河北省考系统课程赠送

“敲”多备考课程

时政专项资料包

时政手册+时政模拟题

河北省考往年试题及解析

0元领取先到先得

备考图书
推荐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介绍 课程咨询
魔考致胜37天套题班 ✔ 含:基础知识串讲
✔ 含:21套套题刷题
✔ 含:7天考前冲刺
立即购买 点击咨询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