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教师资格证试题

首页 > 试题汇总 > 教师资格证试题

课堂上,教师让各小组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对“友情”的理解,出现了

未知 | 2021-08-10 11:23

收藏

  (单选题)课堂上,教师让各小组用自己的方式展示对“友情”的理解,出现了故事讲述、小品表演、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这一教学行为旨在达成()。

  A.行为性目标

  B.普遍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生成性目标

  解析

  表现性目标是指在教育情境中每一位学生个性化的表现,是生成性目标的进一步发展,它关注学生的创造精神、批判思维,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题干中学生用故事讲述、小品表演、诗歌朗诵等活动形式展示对友情的理解,这一教学行为旨在达成表现性目标,故选C。

  A项:行为性目标取向是学习前事先规定的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具有操作性,适合以训练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不符题意,故不选。

  B项:普遍性目标取向是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的需要,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宗旨或教育目的,它对各门学科都有普遍性的指导价值。不符题意,故不选。

  D项:生成性目标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过程性是其根本特点。不符题意,故不选。

  考点

  教育基础

  课程

  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 课程目标

  来源

  2017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第14题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