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五节,包括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由“光的反射规律”和“漫反射镜面反射”两部分构成。光的反射规律是光传播的基本规律之一,是学习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基础。光的反射规律在实际中应用广泛,并且是初中科学中第一个探究角度关系的实验,通过该实验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无论是从知识层次上还是学习意义上都有着重要作用。
基于课标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了解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路可逆性,理解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2.通过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得以提升。
3.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尊重客观规律的信念。
在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重点是光的反射定律,难点是“两角相等”的理解。
二、说学情
学生在生活中广泛接触着各种光的现象,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但是光在反射中是否遵循某种规律,学生并未深入思考过。因此,我会在教学中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和实验为基础,帮助学生寻找相应的规律。
三、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启发引导法、实验法。
教师必须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学生在学习时采取如下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
在导入环节,我将运用生活实例导入,列举能发光的物体和不能发光的物体,如太阳、电灯、黑板、书本等,提出问题:人眼是如何看到自身不发光的物体的?在此过程中是否存在规律?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这样的设计,从生活现象逐步过渡到科学知识,从学生熟知的现象到未知的某种规律,既能造成悬念,激发求知欲,还能顺利引入课堂。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
(二)新授
1.认识光路图名称
板书呈现光路简图,并对其线、角名称进行说明。提出问题:这些线、角之间可能会存在哪些关系?学生给出猜想,适时从线、角两个方面进行梳理,整理得出探究问题:(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三者的位置有什么关系;(2)入射角与反射角有什么关系。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器材:激光器、平面镜、硬纸板、量角器
学生分组实验:让入射光线沿着硬纸板的一半入射,再将另一半硬纸板沿中轴转动,观察纸板上什么情况下有反射光线。
将半圆形的量角器作为光屏,垂直置于平面镜上,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3-5次),观察反射光线的位置、方向怎样改变,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收集数据】
入射角i、反射角r,相应数据填入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