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
1.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200%的记忆效果最好。 ( )
2.根据研究,初一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 )
3.非正式性是学校文化的特征之一。 ( )
4.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学派与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夸美纽斯。 ( )
5.生产力水平对教育起决定作用,因此,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以及受教育权。
( )
6.“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属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 )
7.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 )
8.小刚看到别的同学努力学习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因此在心里告诫自己也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 ( )
9.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知识以后,再学习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这种学习是上位学习。 ( )
10.功能固着是积极迁移的例子,因为它是把熟悉且恰当的策略运用到了新情景中。
( )
【参考答案】
1.错误
【解析】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教育心理学上的术语,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一般说来,学习程度以150%为佳,其效应也最大。超过150%,会因学习疲劳而发生“报酬递减”现象,学习的效果就会逐渐下降,出现注意分散、厌倦、疲劳等消极效应。
2.错误
【解析】品德发展关键期是小学三年级以及初二。
3.错误
【解析】学校文化具有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非正式性是学生文化的特征之一。
4.错误
【解析】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学派与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杜威。
5.错误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问题。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
6.错误
【解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属于环境决定论的观点,认为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故本题说法错误。
7.错误
【解析】课程中教师角色发生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2)从教学与研
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教学的活动中进行研究及活动研究,由“教书匠”变为“教育家”)。(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题干中说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是不对的,教师不仅仅是成果的推广者,也是成果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故本题错误。
8.错误
【解析】自我强化是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所作的自我奖励。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属于替代强化的过程。
9.错误
【解析】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知识以后,再学习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这种学习是下位学习。故本题观点错误。
10.错误
【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事物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从而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灵活性,具有消极作用,并不能体现把策略恰当运用到新情境中。故本题说法错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