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
1.态度是指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语言或行为。 ( )
2.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 )
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 )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说明了客观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
5.教育的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 )
6.谈话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法,而讲授法属于注入式教学法。 ( )
7.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 ( )
8.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 ( )
9.合理安排教室座位,布置优质的教室内环境属于隐性课程。 ( )
10.教师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情景演绎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这种评价方法称之为甄别性评价。 ( )
【参考答案】
1.错误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经常表现为趋避、喜恶等,这些倾向性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但又不是一一对应的。故本题说法错误。
2.正确
【解析】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故本题观点正确。
3.正确
【解析】教育具有永恒性,伴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4.错误
【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但环境只能影响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5.正确
【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也是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与归宿,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果的评价都是以教育目的为根本依据和标准的。
6.错误
【解析】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是看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单从形式上去加以判断。
7.错误
【解析】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
8.正确
【解析】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
9.正确
【解析】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合理安排教室座位,布置优质的教室内环境是通过环境创设影响个体,是物质性隐性课程。
10.错误
【解析】甄别性评价,又称为效果评价,侧重于对结果给出好与坏,对学生分出不同的等级。而题意是说用情景演绎的方式来检查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属于形成性评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