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
1.从狭义上来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以称之为老师。( )
2.教师的语言包括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两种。 ( )
3.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 ( )
4.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对象是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 )
5.小学生的道德情绪类型逐渐多样化、复杂化。 ( )
6.学生偶然出现的胆小、说谎、挑食等,在品德教育中都可以认定为问题行为。 ( )
7.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 ( )
8.教育和学校是同时产生的。 ( )
9.教育的三大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 )
10.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国民素质。 ( )
【参考答案】
1.错误
【解析】从广义上来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以称之为老师。从狭义上来讲,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人员。
2.错误
【解析】语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基本下具。广义的教师语言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狭义的教师语言指口头语言,是教师语言的主要形式。
3.错误
【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知识经验不同,理解的可能就不同,正如“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4.错误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地搜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各种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
所以评价对象应该是教师。
5.正确
【解析】小学生的道德情绪类型逐渐多样化、复杂化,8岁儿童已能将行为者的结果和意图结合起来分析,并提供比较复杂的情绪类型,如“后悔”“害羞”“内疚”等。
6.错误
【解析】不能把学生偶然出现的胆小、说谎、挑食等,认定为问题行为;而那些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扰乱性较大、对智力发展产生较严重影响的需要较长时间教育矫正的行为,是问题行为。
7.错误
【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观察学习。
8.错误
【解析】原始社会就存在教育,但是却没有学校。学校直到古代奴隶社会才逐步出现。
9.错误
【解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其中教育影响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手段。
10.错误
【解析】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