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接踵而至,你做好准备了吗?教师招聘考试通常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法律法规。教育学是考试的重头戏,其中新课程改革是重中之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在这期文章中,老师就新课改究竟“改了什么”?分享给大家。
一、理念改革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即使学生发展为一个“整体的人”。
二、目标改革
(一)总体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具体目标
第一,强调获得“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第二,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的需求;
第三,强调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第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问题分析解决以及沟通合作能力;
第五,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得到改进能力;
第六,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三、结构改革
1、设置九年一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课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2、从小学到高中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
3、农村课程设置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4、特点: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四、内容改革
(1)素质教育理念。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突破学科中心。注重基础、简化内容、反映新的研究成果、紧密联系”。
(3)改变学习方式。强调主动参与、探索学习。
五、实施改革
1、现代学生观: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
2、现代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2)教师教学行为观点的转变: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教学相长;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启发;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现代创新观:
破除知识中心观念;破除教师权威观念;破除智力或智育中心观念;培养问题意识。4、现代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5、教学方式改革:
由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学生主动学习知识;
由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和校外社区综合教学模式;
由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获得社会知识;
教材中的知识由脱离生活的知识→与社会紧密相连的知识。
6、学习方式改革:
现代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7、策略改革:
(1)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自由发展;
(2)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的实施。转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3)新课程在个性发展上的实施。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独特性;
(4)新课程在信息技术教育上的实施。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
六、评价改革
1、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2、现代课程评价的特点: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1)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2)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3关注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
(4)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
(6)评价主体多元化,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
(7)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七、管理改革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相关阅读——